自行車運動是下一個"馬拉鬆"?中自協:做好自己
新華社北京10月31日電 自行車:下一個“馬拉鬆”?中自協:做好自己!
新華社記者公兵、代超
數據顯示,2011年在中國田徑協會注冊備案的馬拉鬆及相關路跑賽事隻有22場,而到了2017年,全國舉辦馬拉鬆及相關運動賽事(800人以上規模)達1100場,參賽人次近500萬……
馬拉鬆近年來的“現象級”表現有其原因:一則低門檻、輕裝備且無場地、時間、天氣等因素的過多限制﹔二則由政府主導、企業推動﹔三則受跑步社交化影響。
在以馬拉鬆為代表的全民健身熱潮涌來的當口,人們不禁猜測:誰會是下一個“馬拉鬆”?
自行車被寄予厚望。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一年大大小小的自行車比賽已有2000多項。另據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秘書長王建國介紹,中國的騎行人口已接近1000萬。
賽事多、人口亦多,這是一項運動充分發展的必要條件。但是,自行車運動需要設計和建設專業賽道、具有一定危險性、裝備購置門檻略高等特點設置了一定門檻,而且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強,版權銷售有待提高。
不過,在王建國看來,自行車沒有必要刻意模仿、攀比馬拉鬆,因為自行車有其自身特點,而且,從展示城市的角度來看,自行車的效果要比馬拉鬆更好。“從運動本身來講,自行車的視覺沖擊力比馬拉鬆要強﹔而且自行車比賽路線更長,時間也長,對城市的宣傳時間持久。另外從帶動一個產業角度而言,跑步可能就是一雙鞋、一身衣服。自行車帶動的消費貢獻要遠遠大於跑步。”
“現在有一種說法,就是‘開車太快,跑步又太慢,最好就是騎自行車’﹔還有就是有些地方跑步根本跑不到,但騎車能到,開車呢,又失去了樂趣,那就騎車。”王建國的這番話給出了自行車運動的定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選擇騎車到城郊旅游的原因。
自行車賽對城市的宣傳是顯而易見的。適逢“碧桂園杯”第十三屆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舉行,用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副廳長高元義的話說,環島賽自創立就承擔著宣傳推介海南、推動海南全民健身的使命和責任。今年的賽事包括9個賽段,途經海南省17個市縣,全程1481.4公裡,賽事路線基本涵蓋各市縣著名景點景區,對途經地和全省的體育、旅游融合發展將起到推動作用。
自行車有其專業性,普通人如何更好參與是行業管理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中自協推出的措施之一就是“雙軌制”,即在原來舉國體制三級培養模式基礎上打造新通道,讓業余選手進入專業賽事、國家隊選拔體系中﹔同時,國家隊隊員也可進入俱樂部,增加更多比賽機會和職業體驗。此外,中自協注冊運動員過少,不能滿足開展自行車項目需要,使得運動員兼項普遍,但不在中自協注冊又無法參加世界級比賽與全國性賽事。未來,中自協將出台包括開放會員注冊在內的措施。
今年8月,《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賽事注冊分級管理辦法》發布,無論是專業隊運動員,還是職業、業余選手,都將找到適合自己級別的賽事,獲得積分,並隨著參賽場次增加和積分提升,升級到更高級別賽事。
政策改革是一方面,普及推廣是另一方面。中自協主辦的U系列賽事既為了培養運動員,也為了增加比賽機會。“應變能力、控制車的能力等,有的在訓練中是做不到的,通過比賽,有些運動員就能做到,隻要過了這一關,就能不斷提高自己,達到一個很高的強度、自然的強度。”王建國說。
賽事舉辦方的努力同樣重要。高元義介紹,自2015年起,環島賽就嘗試將群眾榮譽騎行、大眾騎行融入比賽,還設立了業余選手、普通選手都可參加的環島賽子賽事海南國際旅游島自行車聯賽,吸引了數萬名騎友參與,有力推動了全民健身發展,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騎友對騎行的活動需求。
“今年環島賽將‘全民參與、快樂賽事’理念貫穿始終。賽前,舉辦了國際旅游島自行車聯賽、兒童滑步車大賽等活動,吸引了大量民眾參與和關注﹔賽中,環島賽嘉年華、環島賽吉祥物鹿娃接機活動、環島賽國際車隊走進南強村、幸運市民頒獎活動、‘皇后樂隊’惠民演出活動、花車巡游活動等悉數亮相,讓環島賽成為一個體育盛會。”高元義說。
另據海南環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曉華介紹,今年的傳播形式更加多樣,電視覆蓋達186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賽事運營方,要想推動這項賽事、提高關注度,路還很長。首先中國人對於運動的喜愛和關注還不太高﹔其次,自行車較為小眾。很多人看不懂這個比賽,但如果我們不做的話,那可能觀眾就永遠看不懂了﹔如果沒有電視轉播,觀眾也永遠看不懂了。所以還是堅持從零開始,要有決心去做。”
一項運動的普及與其水平高低關系很大。2016年裡約奧運會,鐘天使和宮金杰奪得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競速賽冠軍,為中國自行車實現奧運金牌“零突破”﹔計成在2014年成為中國環法第一人……但總體而言,中國自行車運動水平還不高、職業化程度也不高。
“職業化是今后中國自行車運動發展的趨勢,中國目前在這一塊可能認識還不足,也可能跟我們選手水平有關系,因為目前職業隊要靠運動員在賽場上拿成績。同時,職業化離不開經濟實力強的企業做后盾。”王建國說。
中國何時能出現排名環法賽前列的車手,王建國不好判斷,但如果中國自行車能按照規劃有序發展,讓業余、專業、職業間的通道更暢通,國人對這項運動的認識提高,得到更多資金支持……這一天終將到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