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更迭?戰國重啟?新政迷局?——寫在2018中超聯賽落幕之際
新華社廣州11月12日電 王朝更迭?戰國重啟?新政迷局?——寫在2018中超聯賽落幕之際
新華社記者王浩明
2018賽季中超聯賽大幕落下,這是跌宕起伏的一個賽季:獨霸七年的廣州恆大被拉下馬,上海上港完成新王登基,而老牌勁旅長春亞泰和一直掙扎的貴州恆豐慘遭降級。
從諸多方面來看,中國的職業足球也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七連冠的戛然而止,是否意味著恆大王朝終結?未來幾年,中超是迎來新的王朝還是重回群雄爭霸的時代? 新賽季即將出台的“財政公平”政策,又將對聯賽產生怎樣的影響?
恆大王朝:是“逗號”還是“句號”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人們都知道,總有一天恆大會停下連冠的步伐,畢竟七連冠在世界足壇也算是壯舉。不過,“恆大王朝”是落下大幕,還是經歷“中場休息”?人們的觀點並不一致。
從一隊層面看,恆大陣容的老化問題確實讓人們對“七冠王”的前景難以樂觀,特別是中場核心鄭智已步入職業生涯末期。在未來的3到5年,38歲的鄭智、33歲的馮瀟霆和即將年滿33歲的郜林等人,如何與20多歲的武磊、石柯等人對抗?
不過,恆大若能短時間完成換血,在換擋升級后,憑著七連冠的經驗和底氣,仍然有很大機會奪回王座。
毫無疑問,恆大有實力去完成換血,也有經過驗証的管理能力,將這種實力轉化成冠軍。因此,2018年,恆大王朝是畫上了一個逗號,還是一個句號,更多取決於恆大本身。
從更高層面看,恆大集團是否有意願在足球上繼續投入足夠的資源,決定著恆大俱樂部的最終走向。
對於一家足球俱樂部來說,冠軍當然是最高追求。不過,恆大並非一家獨立的俱樂部,顯而易見的是,隨著獎杯數量越來越多,冠軍給恆大品牌帶來的邊際收益在縮減。而恆大在中國足壇的角色,一直是引領者,從未是跟隨者。因此,恆大有可能把更多資源投向一隊之外。其實,這兩年,從設立“人才交流中心”,到“人才一條龍計劃”,恆大在一線隊之外的梯隊和青訓體系上的投入已開始增加。
未來的恆大足球仍將成為中國職業足壇的“風向標”,他們的一舉一動,值得關注。
未來格局:新王坐穩還是群雄爭霸?
如果恆大進入轉型期,那麼上港是否能在一段時間內稱霸國內足壇?
目前來看,上港的一線隊正處在年齡結構的黃金點上,在陣容沒有特別大變化的情況下,上港在未來兩到三年時間都是冠軍的最大熱門。
不過,已嘗到中超冠軍滋味的上港,勢必想在亞冠聯賽中更進一步。而雙線作戰、甚至三線作戰的上港,在陣容厚度上仍無法與2013-2015年巔峰的恆大相比。
因此,上港能否在現有的基本班底下,增加陣容厚度,在明年經受住多線作戰的嚴酷考驗,是判斷他們是流星般曇花一現,還是開啟一段輝煌王朝的關鍵。
如果恆大的換血和上港的補血沒有達到預期,那麼,山東魯能、北京國安和江蘇蘇寧等挑戰者,也有希望將中超重新拉回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
2018賽季,國安和魯能兩強曾輪流坐上中超頭把交椅。但由於狀態欠缺穩定性,隨著賽程的深入,他們最終退出爭冠行列。不過,這兩個老牌勁旅還是能進入四強,獲得亞冠資格。國安和魯能在新賽季一樣要面臨雙線甚至三線作戰的考驗。
此外,不可忽視的一個力量是蘇寧,在經歷了2017年的低谷后,他們今年位列中超第五。值得一提的是,蘇寧本賽季僅失33球,與上港並列成為中超防守最好的球隊,而本賽季球隊的進攻潛能並未得到有效開發,頭號球星特謝拉13個進球的數據隻能算是差強人意。2019賽季,如果蘇寧能在個別位置進補,在保持良好防守體系的情況下在進攻上迎來爆發,沒有亞冠“分心”的他們也足以成為強有力的挑戰者。
X因素:“財政公平”下聯賽路在何方?
2019年以及未來數年,懸在中超頭上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就是即將推出的“財政公平”政策。
在此之前的U23政策和轉會調節費等政策,都給中超聯賽帶來了較大影響,甚至改變了很多球隊的走勢,但這些政策還都是應用於局部的政策。而“財政公平”政策,則是有可能改變整個聯賽生態的系統性政策。
實施該政策的主要目的無非在於兩點:一是改善俱樂部的財務狀況和公司治理﹔二是促進整個聯賽的競爭平衡。
目前,中超絕大部分俱樂部都是淨虧損狀態,而球員和教練團隊工資佔中超各俱樂部的總成本高達60%以上。如果加上球員的轉會費攤銷,一線隊球員和教練的實際成本比例可能要超過80%。而中超各俱樂部並非嚴格的獨立運作、自負盈虧的經營實體,要依賴母公司的注資才能生存。
表面上看,實行“財政公平”政策、設置“工資帽”可以降低中超各俱樂部的財務負擔。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簡單。首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俱樂部有太多方式可以規避“工資帽”這個緊箍咒。例如,利用球員的肖像權做文章實現工資的“轉移支付”,就是這場貓鼠游戲中的慣用伎倆。
此外,實行“財政公平”政策的前提,是俱樂部財務狀況的透明化,乃至公司治理的現代化。顯然,目前的中超各俱樂部距之甚遠。
更根本的在於,中國職業足球的消費市場目前還在培育期,消費的拐點還遠未來臨,靠限制投入能否換來財務狀況的改善,業界很多人士對此並不樂觀。
而“財政公平”政策對於聯賽的競爭平衡是否有幫助,是強化了競爭還是強化了壟斷,在歐洲經過超過十年的實踐后,仍然有非常大的爭議。
無論如何,中國職業足球“財政公平”政策的出台,都應當把程序正當性作為前提。管理者當深入調研,縝密論証,廣泛征求並虛心聽取意見,並給予足夠的緩沖時間和空間,提早規劃好政策糾偏修正的路徑,方可實現聯賽的平穩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