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國運興則體育興 

本報記者 劉 峣

2018年12月17日04: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許海峰(前)獲得男子自選手槍射擊比賽金牌。

  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奪得110米欄冠軍。

  孫楊在雅加達亞運會上展示金牌。

  蘇炳添在2015年北京田徑世錦賽上。

  朱婷在土耳其瓦基弗銀行隊比賽中。

  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徽。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入場。
  (本版圖片均由新華社發)

  2018年2月25日,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24個搭載著“冰屏”的智能機器人正在翩翩起舞。屏幕上,高鐵、“鳥巢”、中國橋梁、高速公路、“中國天眼”、大飛機、空間站等展示中國發展成果的畫面陸續亮相,令世人矚目。

  在“北京8分鐘”講述的故事中,中國改革發展成就是重要內容。伴隨著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中國體育因國運而興、因開放而強,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偉大夢想。

  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1979年9月,在墨西哥舉行的第十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年僅17歲的中國跳水新星陳肖霞力壓對手,奪得了中國體育歷史上第一個跳水世界冠軍。幾天后,《體育報》在刊登陳肖霞奪冠消息的同時,專門配發了一篇評論寫道:

  “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他們立志要在亞洲以外的大型國際比賽中,與世界第一流選手較量,同世界冠軍爭高低。”

  從亞洲走向世界,既是體育健兒的目標,也是一個國家的志向。隨著全國各領域改革開放大幕的開啟,“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呼聲傳遍了各行各業,成為振聾發聵的時代強音。

  在改革開放初始,還有一件大事影響了中國體育的歷史進程。就在陳肖霞奪冠的同一年,國際奧委會恢復了中國的合法席位,重回奧運大家庭的中國體育由此開始了走向世界的征程,並以令人驚嘆的速度成為國際體壇的一支重要力量。

  那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故事。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225名選手組成的中國代表團重返夏季奧運會賽場,“神槍手”許海峰為中國射落奧運首金。15枚金牌的優異成績,宣告著體育大國的強勢回歸。截至2017年,中國運動員共獲得奧運冠軍240個,世界冠軍3340個,創造世界紀錄1300次。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健兒在國際賽場上摘金奪銀,中國體育迅速成為世界體壇的中堅力量。

  中國何時有人參加奧運會?何時能在奧運會上奪得獎牌?何時能夠舉辦奧運會?曾幾何時,百年前的“奧運三問”是中國人的情結與願景。從解答第一問到實現第二問的目標,中國體育人耗費半個多世紀,而從第二問到完成第三問,僅僅用時24年。

  體育與國運息息相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體育與國家一道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改革開放后的中國體育,以積極的姿態全方位參與國際體育事務,申辦奧運會正是其中之一。

  這同樣是一個“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故事。1990年7月,年過八旬的鄧小平考察北京亞運會新建場館,當有關部門同志匯報亞運會籌備情況時,鄧小平卻問起另一個問題:“中國辦奧運會的決心下了沒有?為什麼不敢干這件事呢?建設了這樣的體育設施,如果不辦奧運會,就等於浪費了一半。”

  從第一次舉辦亞運會到第一次舉辦奧運會﹔從1993年初次申辦的遺憾,到2001年世紀之交的圓夢,中國人追夢奧運之路,也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之路。從改革開放初期基礎尚弱的發展中國家,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國,正是改革發展與國運變遷,為中國體育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世界的互相了解。那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首次登頂奧運會金牌榜,成為從體育大國成長為體育強國的起點。自此,中國競技體育“多點開花”,不斷勇攀高峰,中國運動員的實力與魅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張揚與釋放。

  更為關鍵的是,中國因奧運會的舉辦而更自信、更從容。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聖火也將在中國點燃,北京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同時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

  奧運會也改變了很多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運動健身成為越來越多國人的生活習慣,助推體育產業高速發展。

  北京奧運會后,8月8日成為中國的“全民健身日”,每逢此時,全國各地的健身活動都會競相上演。遍布全國的馬拉鬆運動,成為中國人健身熱情的如實寫照。2017年,中國舉辦了1102場馬拉鬆規模賽事,賽事數量和參賽規模的不斷擴大,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健康理念不斷進步的體現,也是國人追求健康生活的最佳注腳。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1981年3月,中國男排在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中絕地反擊,連扳三局戰勝韓國隊,取得了男排世界杯入場券。喜訊傳來,守候在收音機旁的北京大學學生歡欣鼓舞,在校園裡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這鏗鏘有力的8個字,不知激蕩起多少人的愛國情懷與奮斗精神。它由體育比賽帶來的朴素情感而生,其意義和影響卻遠遠超越了體育范疇。

  那是一個屬於排球的年代。當年11月,中國女排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賽上,連克強隊,以全勝戰績奪取冠軍。這標志著中國女排成為我國首支登上世界巔峰的三大球隊伍,也拉開了傳奇般的“五連冠”序幕。現任中國女排主教練的郎平,正是在那次比賽上一鳴驚人。

  對於那個年代的中國人來說,小小的排球,承載了無數的家國榮譽與自豪。那一夜,北京萬人空巷,人們聚集在天安門廣場,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第二天,《人民日報》刊登評論員文章《學習女排,振興中華》,第一次提出“向女排姑娘學習,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揚女排精神,振興中華”。由此,女排精神上升到激勵民族精神的高度,成為振興中華的精神動力。

  在國門初開的年代,面對同發達國家的發展落差,體育比賽尤其是排球項目的突圍,讓中國人找到了民族自信﹔在改革開啟的時刻,“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吶喊激勵著年輕人投身改革大潮、激蕩青春夢想。

  直到今天,延續近40年的女排精神依然具有強大的號召力。2016年,中國女排又一次站上奧運會最高領獎台﹔2018年,北大學子在燕園再次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人們從中看到,是怎樣的精神、意志與決心,激勵著中國不斷開放、實現民族復興。

  在通往更快、更高、更強之路上,體育健兒的腳步從未停歇。超越自我、為國爭光精神,成為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力量來源。除了女排精神之外,女足精神、乒乓精神等中國體育的強大動力,也在40年的進程中發揮著凝聚人心的作用。

  生於1983年的劉翔、生於1980年的姚明、生於1982年的李娜……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一代運動員,在世界體育的進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記。他們在各自領域取得不俗成績的同時,也憑借開放、時尚、自信、謙和等品質,贏得了全世界的喜愛,展示了一個愈發開放的中國。

  而今,更年輕的運動員已經登上世界體壇。他們的速度更快(第一個百米跑進10秒的亞洲人蘇炳添)、個性更為張揚(霸氣外露的孫楊與“洪荒少女”傅園慧)、更有挑戰自我的勇氣(遠赴土耳其打球的朱婷與單挑“阿爾法圍棋”的柯潔)……他們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與世界接軌的一代,也是享受中國體育發展紅利的一代。既個性鮮明,也正能量十足﹔既接地氣,也很國際化。他們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國人和外界對中國體育的認知,也為未來的體育發展帶來了新期待。

  發力改革更加開放

  2002年,在美國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行的NBA選秀大會上,姚明首輪被休斯敦火箭隊選中,成為當年的“狀元秀”,為亞洲球員在世界籃球的最高殿堂裡闖出了一條新路。

  同樣是在2002年,中國男足在神奇教練米盧的率領下,首次闖入世界杯決賽圈。在那個屬於足球的6月,許多中國球迷度過了最幸福也是最焦灼的時光。

  回頭來看,16年前的那個夏天,成為了影響中國兩大球和中國體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時刻。

  退役回國后,姚明從CBA球隊老板做起。2017年初出任中國籃協主席后,姚明帶領中國籃球在近兩年的時間裡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從協會實體化到聯賽和國家隊的諸多新舉措,一攬子方案的實施為中國籃球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在中國籃球“專業人做專業事”的指引下,包括劉國梁在內的運動員、教練員相繼走上前台,成為各項目協會的主席或副主席,以體制機制的改革激發體育事業的活力。

  振興和發展足球是全國人民的熱切期盼。短暫地與世界杯接觸而又數次無緣之后,中國足球的改革大幕正式拉開。足協正式“脫鉤”、青訓和校園足球蔚然成風、聯賽體系建設漸成氣候、國際交流加速,長遠的規劃為足球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體育具有鮮明的開放特征,中國體育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同時也是改革開放的貢獻者。要發展就要“求新求變”,競技體育發展路上,體育改革的主旋律愈發嘹亮。

  不久前,中國女排主帥郎平度過了自己的58歲生日。伴隨著女排精神走過近40年的“鐵榔頭”,如今依舊挺立在中國女排的一線。從拿下“五連冠”到執掌教鞭,從遠赴意大利、美國打球和執教,再到重回中國女排,郎平的體育人生具有鮮明的改革開放特征。在中國體育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運動員和教練走出去,也有形形色色的外教和外援來到中國,體育成為中國擁抱世界、世界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

  而今,在郎平的支持下,新一代中國女排核心朱婷也踏上了留洋之路。在土耳其聯賽,朱婷不僅站穩了腳跟,更憑借出色的攻防能力贏得了榮譽和全球球迷的認可。

  一代代人才涌現,一代代精神傳承,體育,正與中華民族一起,走向更加強大的未來。

(責編:王仁宏、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