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中國元素完美融合 北京冬奧場館打造新標杆
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題:科技與中國元素完美融合 北京冬奧場館打造新標杆
新華社記者汪涌、姬燁、白林
位於北京北五環附近的北京冬奧會標志性場館國家速滑館,有一個浪漫的名字——“冰絲帶”。這座正在加緊施工的場館,預計在今年年底永久性設施完工,實現第一次冰面澆冰。
建成后,國家速滑館的自由曲面幕牆將如冰刀劃出的飄逸弧線,形成一道道美麗的“冰絲帶”,與相鄰不遠的雄渾鋼結構“鳥巢”、靈動膜結構“水立方”相得益彰。
像“冰絲帶”這樣的諸多北京冬奧場館,融匯了智慧化場館、集約化建設、共享化利用等新內涵,同時又完美地將中國文化融入其中。
雙奧場館十年不落伍 冬奧換新顏
北京是全球首座既舉辦過夏奧會,又將舉辦冬奧會的城市。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許多場館稍加改造便將再度用於冬奧會。
鳥巢、水立方、五棵鬆體育館等北京奧運會時的標志性場館,因其出色的設計理念和科技創新,以及充分的賽后利用考慮,在北京奧運會過去十余年后,仍然是地標性建筑。
國家體育場作為巨大的鋼結構建筑,實現了許多建筑史上的創新性突破。無論是在結構造型、功能使用,還是色彩系統等方面,國家體育場都堪稱一座將中國文化與建筑科技完美融合的奧林匹克建筑。
作為北京奧運會最重要的開閉幕式舞台,鳥巢又將承擔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重任。圍繞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的場館改造和保障工作,已經啟動了相關准備工作。隻待開幕式創意方案和團隊得到確認,令人期待的“鳥巢冬奧時間”就將開啟。
作為游泳場館被熟知的“水立方”,通過建設可移動、可轉換的冰場,將搖身一變成為“冰立方”,在2022年舉辦冬奧會冰壺賽事,成為“雙奧場館”。
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奇勇介紹,“水立方”通過在游泳池裡架空結構,將原來的游泳池區域轉換成冰壺場地,成為世界首個“冰水轉換”的場館。
國家體育館將原有玻璃幕牆改造成為仿冰玻璃磚充分引入自然採光,減少照明能耗。首都體育館通過最新的聲光電技術打造“最美的冰”,並與首都滑冰館、首體綜合館和三個配套場館整體改造為運動園區。
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場館之一的五棵鬆體育館,在建設之初,就預留了冰上項目的各種設施。承擔了北京奧運會籃球比賽任務后,十余年間,這裡多次承接花樣滑冰和冰球比賽,目前已經完成6小時冰場和籃球場快速轉換實驗,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這些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場館在設計、功能上具有的前瞻性,不僅使其在2008年后成為北京文體產業聚集區,更將通過北京冬奧會繼續延展和提升場館價值,創造出奧林匹克歷史上持續保鮮的奧運場館綜合利用“中國奇跡”。
融合科技和中國文化 新場館打造可持續新典范
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科技創新亮點紛呈,中國元素魅力彰顯,更充分考慮到賽后利用,將增添一批獨特的奧運遺產。
據北京冬奧組委介紹,北京冬奧會共有24個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其中,北京賽區計劃有13個場館,將承辦全部冰上項目,以及滑雪大跳台這一雪上項目,另外還將承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延慶賽區小海坨山將承辦高山滑雪、雪車、雪橇等項目。張家口賽區位於張家口市崇禮區,將承擔自由式滑雪、單板滑雪、冬季兩項、跳台滑雪、越野滑雪等項目。其中新建的冬奧場館由於承載的冰雪運動項目的特殊性,建筑設計和施工難度大,需要進行科技攻關。
主場館建筑面積約8萬平方米的國家速滑館,設計理念來自一個冰和速度結合的創意。沿著外牆曲面由低到高盤旋而成的“冰絲帶”,就像速度滑冰運動員留下的一圈圈風馳電掣的軌跡。冰上畫痕成絲帶,22條“冰絲帶”又象征著北京2022。“冰絲帶”為晶瑩剔透的夾膠彩釉彎弧玻璃,營造出輕盈飄逸的絲帶效果。
北京市國資公司副總裁武曉南介紹,“冰絲帶”設計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整個屋面體系涵蓋多項創新技術難點。
現代感十足的“冰絲帶”,在建設中面臨的首要難點就是其長200米、寬130米的大跨度屋頂。不同於一般建筑,國家速滑館的屋頂為不規則馬鞍形,更是增加了建設難度。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國家速滑館將建設成國內最大跨度的單層索網屋頂體育館。
建成之后的“冰絲帶”,1.2萬平方米的冰面也將創下亞洲之最。“冰絲帶”採用全冰面設計,不僅滿足各類冰上運動項目的競賽要求,並且面向奧運后二次開發利用,成為集“體育賽事、群眾健身、文化休閑、展覽展示、社會公益”五位於一體的綜合性體育場館。
在延慶賽區,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選址位於山體南坡,結合賽道形狀、自然地形和“人工地形”、遮陽屋頂等,研發出“地形氣候保護系統”,有效保護賽道冰面免於受到各種氣候因素影響,確保賽事高質量進行,並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
張家口賽區的場館規劃設計外觀,也堅持突出中國元素。據跳台滑雪場業主方之一的代表賈茂亭介紹,跳台滑雪場的設計靈感取自中國的如意,跳台頂部圓環直徑80米、總高約40米,仿佛一朵美麗潔白的祥雲。跳台滑雪中心,將跳台剖面的S型曲線融入中國傳統吉祥物件“如意”的造型中,故又名“雪如意”,充滿詩意。
據悉,張家口賽區的競賽場館在規劃設計中也充分考慮賽后利用:預留雪上大眾項目場地的建設空間,確保在賽后對場館進行改建﹔預留本地長遠發展的空間,為未來舉辦山地自行車賽等體育賽事和高中端商務論壇、發展觀光旅游、打造休閑度假中心做准備﹔充分考慮永久建筑和臨時建筑的關系和比例,為打造國際國內賽事承辦地預留空間。
北京冬奧組委辦公所在地首鋼園區,所有建筑都是利用首鋼原有的工業建筑改造而成。本屆冬奧會的滑雪大跳台和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訓練基地落戶首鋼。國際奧委會認為,首鋼園區的建設規劃正是踐行北京冬奧會願景的典范,有力促進了地區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
北京冬奧場館的實踐和探索,獲得了國際奧委會的高度評價。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認為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堅持踐行《奧林匹克2020議程》,不僅充分利用了2008年奧運會的場館遺產,並且把長期的、可持續性的方案納入了不同項目中,這些成就將使北京、河北,甚至中國更多地區長期受益,同時也將成為國際奧林匹克賽事籌辦的新標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