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全民健身 健康中國” 展示平台

浙江省著力破解“雨天去哪裡健身”難題

《中國體育報》馬超
2019年03月26日09:11 |
小字號

南方多連續陰雨,在造成市民出行不便的同時,也沖刷出不少以往被忽視的城市問題——“雨天,去哪兒健身”。浙江省有28986個室內體育場館,但仍難以滿足健身者的需求。

天公不作美健身達人犯了難

“加一組可以嗎?我們就三人。”在杭州城北三一籃球館,全身籃球裝備的趙科正努力施展“外交”手段,由於沒有訂到場地,他和朋友隻能試圖加入別人的場地,平攤費用一起打球。

“我們一般都會選擇場地多費用低的室外場地,室內場地雖然條件好但是緊俏、價格高。”趙科道出了大部分人的選擇傾向。然而,一場始料未及的雨水馬拉鬆,讓本就供不應求的室內體育館就更加捉襟見肘。

記者從杭州多家籃球場館了解到,年后一個月的營業額已經達到了同期的兩到三倍。室內體育場館賺得盆滿缽滿的背后,是體育場地發展結構不均衡的尷尬。

“2.19”背后仍需結構性調整

2018年,浙江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19平方米(全國1.66平方米),首次突破人均2平方米。在數字的背后,仍存在著結構性的不合理。根據全民健身大數據庫顯示,截至2018年底,浙江室內體育場館數為28986個(其中涵蓋籃球館、羽毛球館、游泳館等各大類)。與室外場地增長量比,相對較慢。

制約室內體育場地增長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實際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早在5年前,“符合條件的公辦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率達到100%”,就躋身浙江省政府為民辦十大實事之列。

然而,在這背后卻也有不足——幾乎沒有學校選擇開放室內體育館。對此,杭州勝藍實驗小學校長崔建軍這樣表示:“主要是考慮到責任和維護成本問題。”崔建軍的無奈是有代表性的,對於大多學校而言,開放室外場地,雖說有各級部門的支持,但依舊承擔著不小風險。因此,對於已經做到無條件開放的學校,再向其施加壓力變得不太現實。

供需不足的市場商機難道就沒有人察覺?顯然不是。當下,不少社會力量成為室內體育場館的又一股力量。不過,從無到有地興建場地顯然成本太高,利用廢棄廠房改建體育館就成了不少企業的出路。

“難啊,改建廠房花了上百萬,這下要賠本了。”杭州宏優體育負責人周佳琦向記者道出了苦水。原來,公司旗下從舊廠房改造而成的籃球館正面臨拆遷。記者了解到,從廠房變為籃球館,意味著使用性質的變更,從工業用地到商業用地需向有關部門繳納一定數的費用,這費用根據場地面積計算,“但改造舊廠房本身就圖的是性價比。”

這樣的尷尬在行業裡並不少見,許多在廠房裡的球館都面臨著同樣的境地,“也不是政府不支持,這是土地法的規定,沒辦法。”杭州體育休閑行業協會秘書長鄒捷表示。

盤活社會力量補齊場地短板

如何破解室內體育設施短缺難題?浙江省各地積極謀劃,體育部門與當地政府的聯合出招,瞄准切口,直指症結。

有數據顯示,在居民選擇健身的場所偏向中,居民小區名列前位。去年10月底,寧波市政府出台了《寧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推進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加快體育設施規劃建設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新建小區按規模配套室內體育設施5‰的建設指標。今年年初,寧波之后,紹興市政府也出台了類似文件,旨在全市范圍推廣。

記者從浙江省體育局了解到,實際上,在四提升四覆蓋以及前幾年的體育創強工作中,對室內體育場地都做了明確要求,今年即將出台的體育現代化創建中也將有相關規定。

此外,對於社會企業參與投資創辦室內體育場館運營的,每年都有專項引導資金,“達到一定規模和營業額的企業可以申領。”浙江省體育局經濟處處長姜建成告訴記者。

前不久,紹興市體育局聯合當地財政局,每年2000萬元的市級體育產業引導資金出台,“省市兩級財政引導資金將更能刺激省內體育產業的熱情。”姜建成表示,盤活社會力量將有助於補齊全民健身場地短板。(轉自3月25日《中國體育報》05版)

(責編:張帆、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