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斌——半路出家無所不能的“外行”
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隊的日常訓練中,教練員非常辛苦,他們每天要先於運動員到達訓練場,一鏟一鏟地修整雪道,再一點一點地翻檢著陸坡上的雪。“空中技巧的教練是我見過最辛苦的。”該項目世界冠軍李妮娜曾經這樣說。盡管李妮娜已經退役,但她的教練,已經69歲的陳洪斌仍在執教“第一線”堅守。“陳梅婷、陶馨、馮俊熙、徐建剛、張一帆……”陳洪斌現在帶著16名隊員,每次見到記者,他都要如數家珍地介紹一番。
半路出家的“外行”
中國開展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歷史並不長,第一代教練幾乎都是半路出家,陳洪斌也不例外。“我不是專業運動員,只是小時候練過一段體操,后來到沈陽體院當技巧老師。”陳洪斌這樣介紹自己。1993年,他帶隊獲得第十屆技巧世界杯兩枚金牌和一枚銀牌,后來該項目被確定為非奧項目,同年,他帶隊獲得的七運會冠軍也成為全運會技巧項目的最后一金。
由於經費原因,沈陽體院不得不放棄對技巧項目的投入,陳洪斌和弟子們轉到新開展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我接手時,全國隻有鬆花江、武警部隊及沈陽體院三支空中技巧隊。”陳洪斌說,“當時對空中技巧一無所知,但我有信心做好,技巧項目我帶隊能從零起點到拿金牌,那空中技巧也行。”
當時沒人會滑雪,也沒有專業雪具,僅憑著一盤國外空中技巧的錄像帶,陳洪斌開始帶領隊伍照貓畫虎地練習。“空中技巧也講究空中姿態,10分裡空中翻騰動作佔7分,落地佔3分,對於孩子們在空中的翻騰我是有研究的,所需的力學知識、體能練習和空中感覺練習,這些訓練理念都是相通的。雖然開始對雪上的滑行和落地沒有頭緒,但在技巧隊的經驗使我入門很快。”
1997年,郭丹丹拿到中國空中技巧隊第一枚世界杯金牌時,陳洪斌當時興奮得想去接她,結果自己摔了一個跟頭。“那時候大家就知道,中國隊的陳教練不會滑雪。”陳洪斌笑著說。
被逼成“發明家”
由於運動員需要從雪道上滑下,然后從高高翹起的台子上滑出,雪道稍有差池,輕則動作失誤,重則出現意外。都靈冬奧會冠軍韓曉鵬2001年右膝十字韌帶斷裂,就是因為雪道裡一個不起眼的坑,導致他的雪板直接插進坑中而使腿受傷。基於此,空中技巧的賽道需要教練員和運動員每天精心維護。在陳洪斌接手該項目時,雪道的修建給大家出了難題。“出國比賽時,我買個米尺去量人家的台子,回來照著弄,研究他們的角度。”陳洪斌說。
草創階段,器材購買不易,大部分選擇境外隊伍淘汰或大眾滑雪使用的業余滑板,但無法經受專業隊的訓練強度。雪板購回后需要重新打磨,使用一段時間還會開裂,所以需要將雪板鑽孔用鐵絲固定。“那時出國比賽,我們使用鐵絲纏出來的板子,外國運動員和教練都會來圍觀。”陳洪斌回憶道。老運動員歐曉濤的雪鞋中,有一雙有故事的“鐵皮罐頭”鞋——一次在阿爾山訓練期間,歐曉濤的鞋直接震斷,由於當時已沒有其他雪鞋,陳洪斌買來鐵皮罐頭,裡面的食品作為運動員的加餐,罐頭剪開去補斷開的雪鞋。
不斷吸收新知識
2017年響應國家體育總局跨界跨項選材號召,空中技巧隊跨項組成立,男女各8名隊員加盟,陳洪斌成為他們的教練。“由於空中技巧項目的特性,一直以來,運動員都是跨項選來的。現在,支持力度加大后,我們的選材和培養都有了改進。”陳洪斌說。
在跨項選材的過程中,陳洪斌和夏季項目的教練們有了更多交流,“盡管我已經做了20多年教練,但在選材過程中,仍學了許多新理念。這些夏季項目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發展到相對成熟的階段,項目規范性、銜接度、訓練手段和理念等都有先進之處,特別是對正在發育的小孩的培養心得。”陳洪斌說。海綿池,著陸坡的角度,體能練習的改進……陳洪斌不斷學習與改進,“孩子們的滯空感和橫縱軸轉體能力提升更快了,比如周子薦,他在冠軍賽上獲得男子青年組自選動作冠軍,入隊一年多,在全國后備人才中,已可以同練了六、七年的運動員在一個水平線上。”冠軍賽是國內一年一度的盛會,在國外比賽的運動員也會回國參賽,陳洪斌的隊員摘得9塊獎牌,這讓他非常開心。
從技巧到空中技巧,陳洪斌最初都是“外行”,但無論“外行”還是“內行”,他從未停止學習,不斷吸收先進經驗,一批又一批運動員在他手中成長、成材,這就是陳洪斌的最大成就。(轉自4月17日《中國體育報》01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