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人民馬術>>馬術文化

芒來:蒙古馬遺傳資源保護第一人

高平
2019年05月30日16:4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你聽說過有一門學問叫“養馬學”嗎?芒來,這位酷愛馬的蒙古族漢子,經過30多年的執著研究,已經成長為我國新一代養馬學教學科研的奠基者和創始人之一。他是內蒙古第一位蒙古族農學博士和獸醫學博士雙博士學位獲得者,現任內蒙古農業大學副校長、教授。

走進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芒來的指引下,有關“養馬學”科普讓人眼界大開:這裡建設起全國唯一的農業部馬屬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科學觀測試驗站,設立了馬術技師專科專業和馬科學研究中心,建成了國內第一個蒙古馬基因數據庫。在剛剛建成投入使用的馬屬動物綜合資源庫裡,3台零下81攝氏度的低溫冰櫃有條不紊地運轉著,這裡儲存著我國29個馬品種、24個驢品種的血液和基因數據。

“這是國內第一個馬基因數據庫,在國際基因銀行登錄了近百個基因序列。”芒來告訴記者。

在日本留學期間,芒來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個馬咽鼓管囊模型,填補了世界性空白,在國際馬科學界引起震動。

2003年,從日本東京大學留學6年的芒來毅然拒絕了國外的高薪報酬,選擇回到母校內蒙古農業大學任教。系統恢復馬科學專業,成為芒來的當務之急。

作為一個古老的品種,蒙古馬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之一。然而另一方面,隨著農牧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蒙古馬的數量也隨之銳減。

資料顯示,1975年,內蒙古有蒙古馬約240萬匹,1982年下降為約170余萬匹,到2006年,僅剩69萬匹。這些馬中,真正純種蒙古馬的數量和質量都在下降。

芒來是研究馬的。內蒙古的蒙古馬世界聞名,曾經作為成吉思汗的戰馬立下過不朽的功勛。在遺傳學上,蒙古馬具有抗寒、耐粗飼、有耐力、生命力頑強等特性,是國外純血馬無法比擬的。在遺傳資源上是一個極為寶貴的基因庫。

在芒來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下,“馬屬動物種質資源創新與遺傳改良創新”團隊在挖掘蒙古馬特色遺傳資源方面,做了較全面系統的基礎應用研究,已經在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市分別建立了烏珠穆沁白馬、阿巴嘎黑馬、烏審馬三個保護基地。在保種基地,每匹馬都建有自己的檔案,加入蒙古馬保護基地的牧民,政府給每戶每年補助8萬到10萬元。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每年投入約1800萬元,保育2000多匹蒙古名馬,其中烏珠穆沁白馬500匹、烏審馬300∼500匹、阿巴嘎黑馬1000匹。

怎麼讓日漸遠離的蒙古馬回到牧民的生活中來?芒來認為,賽馬是蒙古族傳統馬文化的重要內容,弘揚馬文化的核心是發展馬產業,而在當今內蒙古乃至中國,賽馬、旅游和馬產品綜合開發是馬產業的三大主要內容。傳統蒙古馬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代馬產業發展要求。

“蒙古馬品種在保護的同時,也需要進行改良。”芒來並不諱言,引進良種馬的目的,一是要改良現有的蒙古馬品種,二是為賽馬業提供良駒。“參與國際性的專業賽馬,肯定不能依靠傳統的蒙古馬,但是內蒙古可望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提供最好的賽馬。”芒來信心滿滿地說。

(責編:袁無缺、張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