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民族團結的盛會 無數賽場內外的感動
——訪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委會秘書長武翠英
新華社鄭州9月16日電(記者 張浩然)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16日在河南鄭州圓滿結束。運動會組委會秘書長、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司長武翠英就本屆運動會的新特點、獎勵體系改革的影響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您連續三屆參與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組織籌備工作,您覺得本屆有哪些新特點?
武翠英:一是突出主線。本屆運動會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展開。新聞宣傳方面,我們聚焦運動會賽場內外民族團結友愛感人故事,用事例和真情打動每一位觀眾和讀者。二是傳承文化。運動會開閉幕式上展示了很多入選世界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優秀作品﹔每一個表演項目都是深入挖掘本地區、本民族的優秀文化的生動體現﹔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展呈現出中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完整畫卷。三是參與度高。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解放軍及台灣為單位組織代表團參加運動會,香港、澳門組織觀摩團觀摩運動會。有8個集體項目由少數民族和漢族運動員共同參加。火炬傳遞活動分為互聯網火炬傳遞活動和火炬實地傳遞活動,影響力、參與面為歷屆之最。互聯網火炬傳遞總訪問量達1100多萬人次,火炬實地傳遞有56個民族的火炬手共同參與。
記者:本屆運動會是歷屆中參賽運動員最多的,為什麼在不設置金銀銅牌的情況下,各代表團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依然高漲?
武翠英:為淡化金牌意識,第九屆全國民族運動會對獎勵辦法進行了改革,將設金、銀、銅牌的獎勵體系改革為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4名的獎勵體系,擴大了運動會的獎勵面,突出了參與性。從近三屆運動會參賽的運動員規模可以看出,這一改革措施,不但沒有影響,反而調動了各地區、各民族群眾參與運動會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設一等獎1名,仍是對奮力拼搏、勇奪第一的體育精神的完整保留。
記者:請問本屆運動會您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武翠英:本屆運動會可以說是溫情相伴,感動常在,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被市民的積極參與感動著,市民在場館內外、網上網下積極關注和支持本屆運動會﹔被志願者的默默付出感動著,他們是“幕后英雄”,讓我們感受到了鄭州這座城市的溫暖﹔被演職人員的全心投入感動著,他們絕大多數是高校學生“群演”,數百天如一日進行排練,出色地完成了精彩的演出﹔被運動員的團結友愛感動著,在賽場上,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尊重,賽事外,他們交流情感、共敘情誼﹔被賽會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感動著,運動會工作任務落實落地落細,背后是全體籌辦工作人員的“5+2”、白加黑,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的奔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