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各民族團結進步更加光明的未來
——寫在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閉幕之際
新華社鄭州9月16日電(記者顧立林 韓朝陽)當會旗緩緩降下,當主火炬漸漸熄滅,當歡聚的人群慢慢散去,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16日晚在河南鄭州落下帷幕。
初秋時節,黃河之畔,由約7000名民族體育健兒掀起的民族體育的熱潮、民族團結的聯歡在過去的9天裡席卷神州大地,並在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河南達到頂峰。
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民族體育盛會,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拼搏奮進的故事﹔這是一回精彩紛呈的民族文化盛事,呈現了一幕又一幕各具風情的表演﹔這是一次各民族齊聚中原的大聯歡,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民族大團結的贊歌﹔這是國慶前夕,全國各族人民呈給新中國70華誕的獻禮。
平等團結拼搏奮進 共辦民族體育盛會
過去的9天裡,56個民族的兄弟姐妹在中原大地載歌載舞、競技交流,相識相知、相交相融。如今,到了依依惜別的日子。
16日20時,閉幕式在鄭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在民族運動會會歌《愛我中華》的旋律中,民族運動會會旗緩緩降下,主火炬漸漸熄滅,會旗由河南轉交給海南,這意味著民族運動會的海南時間將要到來。
“我今年58歲了,第一次參加民族運動會,開闊了眼界,各民族同胞的競賽表演真是精彩。”來自青海的回族運動員馬泰鑫感慨萬千,“舍不得離開,民族文化的精彩展示,民族大聯歡的喜悅心情,民族大團結的深厚感情,每一樣都令人難以忘懷。”
這是一次精彩紛呈的民族體育盛會。民族健身操將民族舞蹈的柔美與健身操的力度結合,節奏歡快流暢,律動感強,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跳板運動中,朝鮮族姑娘身著絢麗的民族服裝表演,空中姿態優美,令人賞心悅目……“看點多,有意思,很精彩。”這是大家對本屆民族運動會上競賽表演項目的一致評價。15日晚,組委會對194個表演項目中最精彩的66個項目頒發了一等獎。
競技場上更多是驚心動魄。被稱為“大象拔河”的押加項目,充滿“秒殺”的決賽場也出現了僵持戰。55公斤級決賽中,內蒙古的額爾敦白乙拉與貴州的韋學精展開鏖戰。雙方在兩局的前90秒都難分高下,兩局都加賽90秒,第二局再加賽30秒,最終額爾敦白乙拉獲勝。
押加項目裁判長張建國說:“雖然激烈,但押加比賽很和諧,各民族運動員之間非常友好,沒有發生爭執,賽前賽后都會握手致意。”賽場上,運動員為民族體育拼搏奮斗﹔賽場下,朋友們為民族情誼歡呼喝彩。
據賽會執委會介紹,本屆民族運動會參賽人數為歷屆最多﹔不管是競賽還是表演項目,水平都非常高﹔競賽表演項目有很強的民族性、文化性、觀賞性、群眾性,豐富多彩。
展示風採交流交融 共促民族團結文化繁榮
西藏射弩隊隊員羅紅英和次旺曲珍是相識20余年的好姐妹,這是她們第六次攜手參加民族運動會。從雪域高原到塞上江南,從嶺南廣東到多彩貴州,從遼闊草原到中原大地,兩位藏族運動員的勝負心日益歸於平靜,她們更享受參與的過程,更注重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更珍惜賽場上、舞台下結下的珍貴友情。
“56個民族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大聯歡、大團結,欣賞不同風格的民族表演,了解各具特色的民俗傳統,結識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朋友。”在次旺曲珍眼中,民族運動會是傳承民族文化的平台,是促進民族團結的盛會。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是對手,更是朋友”“共同加油鼓勁,中華民族一家親”。恐怕沒有任何一場運動會能像民族運動會這樣,讓各民族同胞結下如此的深情厚誼,這比賽場上的精彩表演更令人動容。
腳下的“斯諾克”蹴球、移動的“籃球”珍珠球、用腳踢的“羽毛球”毽球……這些具有鮮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突破地域限制,吸引各民族同胞共同參與。競賽是次要的,重在展示各民族文化風採,促進各民族交流交融,推進各民族團結進步。
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66年來,乘著11屆民族運動會的東風,民族體育事業已獲得長足發展。
在廣西,從1982年起,已成功舉辦14屆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發了300余個比較完整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在西藏,2006年以來,當吉仁賽馬會、拉薩風箏等22個項目被列入國家和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由西藏推薦的押加、北嘎等項目列入全國民族運動會競賽項目。
在貴州,全省建立了49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利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優勢和山地條件,打造山地特色體育大省強省。
“聚是一團火,各民族在運動會中相互交流,共同進步﹔散是滿天星,回到家鄉要把各民族的風貌風採向大家講述。”作為56個“民族之花”中的一員,來自寧夏的回族姑娘張嘉瑞在火炬傳遞和開幕式上,展示了回族兒女的精神風貌,同時她也接觸到其他55個民族的代表。“雖然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但大家尊重差異,相互包容,形成了一個有愛的大家庭。”
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落下帷幕,但各民族之間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深厚情誼,越過大江大河、雪山草原,洒遍神州大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扎根在各民族群眾心間,茁壯成長,枝葉參天。
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共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來自雲南的德昂族運動員李春福和王輝是同一個村的好友,本屆民族運動會上,他們一起參與表演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陀螺飛旋”。“這是我們從小玩到大的東西,能在全國舞台上展示,感覺很激動、很自豪。”首次參加民族運動會的李春福說。
實際上,參加民族運動會也是來自中緬邊境的小村落——臨滄市鎮康縣白岩村的李春福和王輝第一次走出雲南。他們不僅帶來了精彩的“陀螺飛旋”,也帶來了德昂族2018年年底整族脫貧的好消息。
“水泥路修通了,自來水到家了,住上兩層樓房了,這幾年家裡變化太大了。”王輝家裡種了20多畝甘蔗,李春福家裡種了16畝甘蔗、40多畝玉米,如今,他們每年的淨收入都在5萬元左右。帶著參加民族運動會的喜悅從鄭州回到家鄉,正趕上玉米收獲的季節,又是一個豐收年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中國再一次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實際成效,証實了各民族風雨同舟、團結奮進、共同富裕。
德昂族巨變背后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反貧困斗爭之一。2018年年底,我國民族八省區農村貧困人口僅余602萬人,比2012年年末減少2519萬人,6年累計減少80.7%。世界銀行2018年發布報告稱,中國在快速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方面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就”。
實際上,70年來,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民族八省區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民族體育盛會落下帷幕,來自各行各業的運動員將回歸工作崗位。西藏射弩隊的次旺曲珍將回到她任教16年的林芝市波密縣完全小學,繼續教育朝夕相處的孩子,守護雪域高原上的祖國花朵﹔河南男子珍珠球隊隊員文博將回到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繼續學習,畢業后他想當一名體育老師,向孩子們普及珍珠球運動﹔雲南獨竹漂代表隊隊員楊文武將回到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特警隊,繼續守護當地百姓的幸福家園。賽場上,他們為促進民族大團結加油鼓勁﹔工作中,他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十幾天后,我們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兩年后,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四年之后,第十二屆全國民族運動會將在南海之濱舉辦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離我們更近一步,人民更加富裕,國家更加昌盛。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這是56個民族的兄弟姐妹共同許下的心願。56個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各族人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富足美好,中華民族一定會更加興旺發達。讓我們齊心協力,頑強拼搏,共同創造各民族更加光明的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