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短道速滑冠軍館

金牌背后的故事(新中國的“第一”·體育篇)

本報記者  柯仲甲

2019年10月06日05: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七台河,這座位於黑龍江省人口不足百萬的煤城,一直到2013年才擁有大型室內冰場,卻培養出了10位世界冠軍。中國歷史上獲得的13枚冬奧金牌中,從這裡走出的運動員拿下了其中6塊。

  是什麼讓七台河這張短道速滑名片越來越亮?讓我們走進位於山湖路的短道速滑冠軍館一探究竟。

  展館共有8層。推門而入,展館一層左側引人注目。成百上千雙冰鞋組成了這面名為“冠軍路”的展示牆,象征一步步登上世界短道速滑最高領獎台的冠軍之路。

  展館是一座塔式建筑,設計者精心在樓道內設計了“垂直馬拉鬆”運動,讓游客在登樓過程中也體會一番登上冠軍巔峰的不易。

  二層,七台河短道速滑運動奠基人孟慶余教練的故事讓人動容。上世紀70年代,孟慶余白手起家、艱苦創業。

  隊員宿舍十分簡陋,孟慶余就自己動手搭爐子、盤火炕、砌鍋灶,保障運動員的基本生活﹔沒有室內冰場,他凌晨3點就拖著1噸多重的自制澆冰車在操場上一圈圈澆冰,零下幾十攝氏度的低溫常常把軟綿綿的大衣都凍得硬邦邦﹔他還在實踐中創新訓練方法,培養出一個個好苗子……

  “孟教練的專業素養、敬業精神激勵我們不斷努力奮斗。”孟慶余的弟子、七台河市少兒短道速滑業余體校副校長趙小兵說。

  展館三層、四層講述的是楊揚、王濛兩位為國爭光的運動健兒的故事。一篇楊揚小時候的日記《怎樣對待苦與累》也許更能詮釋金牌的意義。她寫道:“作為一名運動員,就應該不怕苦,不怕累,愛動腦筋,長大就會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如果又是怕苦又是怕累的,縱然是一個天才,也會被淘汰的。”

  在五層可以看到特奧賽道上的故事。

  為助力2022年冬奧會,更好發揮國家級后備人才基地和訓練基地的作用,七台河市除了打造短道速滑冠軍館之外,還推出了“雙星閃耀”十項工程。通過加強訓練基地和體育場館建設,讓冰雪體育“硬”起來﹔同時進一步推進冰雪賽事、冰雪產業等項目建設,讓冰雪體育“韌”起來。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06日 06 版)

 

(責編:白宇、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