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人民戶外>>戶外大講堂

戶外大講堂:16種常見戶外風險應對措施

2019年10月24日16:20 |
小字號

多數新驢缺少經驗,缺乏對各種風險的預見﹔有的老驢雖能預見風險,卻過於自信,對困難估計不足﹔有的則缺乏團隊合作精神,不聽從領隊勸告,喜歡自行其是。凡此種種,都可能成為事故隱患。

這16種戶外風險如何應對,你一定要知道!

1、高山反應

海平面的標准大氣壓為760毫米汞高,空氣中的氧含量約為21%,通常海拔超過3000米即為高海拔地區,一般人到這個高度就開始有高山反應了。

高山反應是因為地勢增高,氣壓降低,空氣中的含氧量隨著氣壓降低而降低了,使氧氣不能充分進入人體血液,導致高山反應。

不同的個體,不同的氣候環境,反應各有不同。關鍵是每個人的適應不同。以前上到6千米都沒有高山反應,並不能代表這次你上個4千米也沒有反應。

主要症狀有:頭昏,耳鳴,嘔吐,口感差,不想進食,昏昏嗜睡,微發燒。嚴重者反應遲鈍,呼吸急速,情緒不安,精神亢奮,記憶力減退,出現幻覺。

預防:

(1)、控制每天上升高度,每天上升高度盡量控制約700米左右。

(2)、行程合理,勿過渡疲勞。(有多名山友反應,控制負重問題很重要。)

(3)、大量喝水,飲食均衡。

(4)、勿早睡,勿動腦,輕微活動,主動適應。

(5)、睡眠充足,除非很需要,盡量不要服食藥品。

危機處理:

(1)、供吸氧,快速下撤,盡快下撤到海拔較低處,脫離高海拔地區。

(2)、患者休克,優先處理,注意失溫等並發症。

2、脫離團隊

在野外,脫離團隊是非常危險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發前應再三強調紀律性﹔安排一個副領隊押后。

個別隊員因體能下降或別的原因(例如中途徑上廁所)暫時離開團隊時,應馬上通知前面隊伍停止前時,原地休息,並安排專人陪同離隊個別隊員,無論什麼情況,必須二人以上行動,嚴禁單獨行動。

同時,也要做好萬一脫離隊伍的准備:1、 全體隊員必須明確每天的路程和到達目的地的時間,不可以全部依賴領隊而盲目跟從。

2 、每個人都要帶地圖、指南針、水壺、糧食、燈具、救生盒等必需的個人裝備,絕不可出現多人共用某種裝備的情形。

3、萬一離隊時,如果確信自己可以繼續走到目的地,就要繼續前進,直到和隊友會合(不建議採取)﹔如果體能有限或過分恐慌,應先留在原地, 再想辦法回到團體行進的路線或上一次的宿營地尋找避難所,等待隊友救援。

4、領隊應隨時注意清點人數,一旦發現有人離隊未歸,應馬上安排整個團隊或在原地等待或派人搜尋。

3、迷失方向

在人跡罕至的野外環境中。尤其是在灌木從生的樹林裡或是遍布大石頭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跡而在不知不覺中迷路。有時也可能在雨中、霧中或傍晚時分因視野不開闊而迷路。

迷路時,絕不可慌亂而到處亂走,這樣隻會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須安靜下來。休息一會兒。然后,盡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點。沿途要做好標記。並在本子上記錄這些標記的所在位置。

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點后,再一次先擇方向進行嘗試。在沿途做好標記,並注意觀察周圍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況,直到找到正確的方向,並在適當時候發出求救信號。

迷路之后如何找到正確的方向,你需要看看這篇文章:

90%的驢友死於戶外迷路,戶外人的“絕命殺手!”

4、沒有按照約定到達營地

進行野外活動時,如果比預定的時間晚,並且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天已變暗時,應採取以下措施:

處理:

(1) 如果路程很明顯,現在的位置也很確定,同時也已離目的地不遠的話,就可以點燈繼續前進。

(2) 但如果發生了其它的不利情況,例如下雨而氣溫下降,或迷路無法回到原地,或隊員中有人身體不適。或在黑暗中行動很危險的話,就要預防萬一而決定在當地露宿過夜。

此時,如果帶有帳篷且找著可以設營的地方,那就可以按照一般的方式來設營過夜。但如果沒有攜帶帳篷或地形處在斜坡上,無法設營時,就盡量多穿衣服,注意保暖。若是攜帶了食物和爐具的話,就可以調理用餐。

(3)為了預防萬一,平時就要養成帶好充足的水和應急食品的習慣。

5、遭遇毒蛇

在野外遭遇毒蛇時。經常是在以下的情況發生:無意中踩到蛇﹔抓樹枝觸到蛇﹔早晨收拾背包時發現蛇﹔等等。

這基本上是因為行人闖入了蛇的領地而引起的。在這些意外的接觸中會引起人極大的恐慌,一旦被毒蛇本能的自我防衛而咬傷則非常危險。

預防蛇咬的措施就是要准備一根手杖,邊行時邊打草驚蛇,因為蛇很少會主動襲擊人類,受到驚嚇會識趣地離開,如果發現了毒蛇,最好避而遠之,這是最好的避免咬傷的辦法。

另外,進行野外活動時,特別是在經常有蛇出沒的地方。就戴好帽子,穿長袖外套,以及穿有強韌護腳的褲子和堅韌的靴子。並帶好蛇藥。

需要捕捉或殺死毒蛇時。應盡量用石頭或“丫”形樹枝打或控制住毒蛇的頭部,盡量不用手去接觸蛇,並將蛇放在布袋裡。因為毒蛇的毒牙向內彎曲,在布袋內不易傷人(注意:捕蛇非常危險,不要輕易嘗試)

6、蚊叮虫咬,螞蟥騷擾

會咬傷人的蚊虫有兩種,一種是蚊子、虻、蚋等吸血性昆虫,咬后不僅痛痒難忍,還會傳播瘧疾、腦炎等嚴重疾病。預防的辦法時使用防蚊噴劑或蚊香,不過這樣會污染環境。

相對環保的方法是用煙熏或使用夜來香、藥菊等天然防虫植物。在蚊、虻較多的地方,每天至少應用肥皂徹底清洗全身皮膚,應攜帶驅風油或風油精等防蚊藥品。

另一種是蜜蜂、黃蜂、大胡蜂等。被蜜蜂、黃蜂或大胡蜂叮咬后,最初會感到疼痛,接著傷口會腫大並發炎,蜜蜂叮咬后通常在傷口內留有刺囊,應該用刀片將其它刮出,用香皂和水清洗傷口,容易過敏性休克的病從應該攜帶藥物,並告訴其它人如何在被叮咬后的緊急情況下給自己使用這些藥物。

7、遭遇猛獸

除了飢餓的肉食動物或受傷的猛獸以外,一般的動物很少主動襲擊人類。隻要我們不侵犯它們,它們就不會發動攻擊。

但是,在狹路相逢或者我們攜帶的食物吸引它們時,就相當危險了。

在行進過程中大聲地說話、吹哨子,都會驚坳一些野獸,它們會識趣地離開,如果與熊、野豬等猛獸不期而遇,也不要表現過分驚慌,慢慢地眼看著它保持微笑后退著遠離它們,有時野獸會自己走開。

碰到狼、野狗時,千萬不要轉身逃跑,應蹲下身撿拾石頭、木棍。並背靠石壁或大樹,防止它們從后面襲擊,並伺機爬到樹上避難。

8、沼澤

沼澤地形主要是淤積而成的, 山脊兩坡面順勢而下形成的合水線,把匯集的雨水經過比較長的距離后流進水庫,隨雨水沖下來泥土細沙,在進水庫時雨水流進水庫去了,但淤沉下來的泥巴卻留了下來,形成爛泥潭——沼澤。

在水庫或者河床邊上的沖溝渡河,一定要仔細觀察好地形,選擇好合適的堅固地段渡河,能繞即繞過去,不要冒險嘗試。渡河前要准備好繩索,按照野外集體渡河戰術去操作。

預防:

(1)、團體行進時,萬一遇到沼澤地和濕地,留心觀察,評估風險,不可冒進。

(2)、通過時每5個人用繩索進行結組連接,人與人之間保持2~3米的距離縱向行進。有隊員不幸落入沼澤,可獲得隊友的及時救助。

危機處理:

(1)、如果個人行時時落入沼澤,千萬不要亂動,用力掙扎隻會越陷越陷深。

(2)、可以鬆開背包帶,把背包帶放在身后,仰臥在背包上抽出一條腿,再抽出一條。或者把背包放在胸前,仰臥在背包上,“游”出沼澤地。

9、高空落石

若遭遇嚴重落石處時,須趁停止落石的空檔,迅速逃離現場,事先應尋找能躲避落石的大岩石下或轉彎角落,以便通過。切實保護頭部,戴上一些保護器物(如頭盔、厚衣物、木板、鐵鍋等)較為妥當。

應該盡量避免人為所引起的落石,如果在多岩石的場所不小心碰落了石塊,應高喊“注意落石”,通知下面的人,避免因此造成大事故。

隊伍行進中遭遇有可能引致落石的徒坡地段,應該保持一個安全合適的距離。

10、暴雨

遭遇暴雨時,領隊應根據行進的路段和雨勢的大小以及隊員的身體狀況迅速決定,繼續行進或避雨。

(1)繼續行進時,因暴雨影響能見度,應更加注意辨別方向。雨濕路滑,必要時使用安全繩,確保進行安全。

(2)避雨時,應注意保暖,防雷擊,防山洪。

(3)在宿營時遭遇暴雨時: A根據周圍地形和雨勢大小決定是否要作出營地轉移決定,將帳篷轉移到安全地點﹔ B對帳篷進行加固,挖好排水溝﹔ C將帳篷內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備隨時撤離﹔ D必須輪班外出值班,一旦發現山洪暴發、泥石流等危險存在,馬上撤離帳篷。

11、雷擊

在高山被子雷雲籠罩時,雷電也會從側面來襲。因而,要特別注意﹔山脊很危險,躲在山脊下方的平垣地區較安全,不可大伙兒擠在一起,要盡量採取低姿勢,所有的金屬類都要拿下來,放在背包裡。

在打雷時,海岸線穿越躲在有許多小石頭的地方半蹲下也是好辦法。如果有大石頭,可躲在與大石同高的距離內,但記得不要貼著大石頭了﹔

如果是在森林,躲在與樹林高度同距離內的地方也可以,但是,大樹正下方不可以,切切!注意一點水是容易傳電,所以有積水的地方很危險,嚴禁站在水裡,站在墊板上或踏在背包上都比較安全。

預防:

(1)、如果氣象預測有雷暴雨。

(2)、不要在狹窄的山谷或者溪谷中活動。

(3)、不要到高而空曠的地區活動。

(4)、注意觀測積雲雨是否增大增強。

危機處理:(1)、及時急救,仍有生還機會,不能放棄。

(2)、患者平臥,寬衣,解帶。

(3)、人工呼吸,心肺復蘇術。

(4)、用手指或者針,針刺人中穴、十宣(十指尖),涌泉、命門。

12、洪水

持續降雨容易引發洪水。原來清澈的水一下子變得混濁就是同山洪暴發的先兆。這時,應先擇高大的樹頂作為避難所,及時向高處轉移。

如果不幸落入水中,應拼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當救生圈),或者抓住隨山洪沖來的大樹木。 切勿低估山洪暴發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於上游降下大雨,雨水會集涌而下,於數分鐘內演變為巨大山洪,如游人適在溪中,極易為洪水沖走,引致傷亡。

預防:

(1)、除非是有准備的溯溪活動,否則不要沿溪澗河道遠足。

(2)、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澗。

(3)、下雨的時候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4)、開始下雨時應迅速離開河道,往兩岸高地走。

(5)、切勿嘗試越過已被河水蓋過的橋梁,應迅速離開河道。

危機處理:

(1)、峽谷、溪谷活動中天氣惡劣變壞,下雨的時候要密切注意觀察下雨量的變化,

(2)、發現流水湍急,混濁及夾雜沙泥腐爛樹木的時候,是山洪暴發之先兆,應迅速遠離河道、溪谷。

(3)、如果不幸掉進湍急的河水裡,應抱或抓緊岸邊的石塊,樹干或藤蔓,設法爬回岸邊或等候同伴救援。

13、森林火災

除閃電和干燥氣候引發的大火外,人為疏忽是山火的最大隱患,應注意野外用火安全,嚴格野外用火制度,不亂丟煙頭、火種。

野炊時,准備一桶水或沙土放在營火旁邊,隨時備用,撤營時,必須將營火完全熄滅才能離開。

一旦發生山火,在燃燒初期應盡量滅火﹔火勢失控時,盡量頂風逃往山下或河邊等安全地帶,避免被火圍困。如已被火圍困。可採用砍伐或在主動放火,利用火燒后周圍的樹林、灌木形成空曠地帶的方法來保護自己。

14、崩塌

崩塌廣泛出項在山坡、河湖岸、海岸上,通常在50米以上急陡山坡或者河、湖、海岸上,坡度在30-60度上。其次是岩溶裂縫發達,結構破碎。主要發生在暴雨、冰雪融化季節。

特別是岩層面與裂縫面與山坡方向一致時,更容易發生崩塌。暴雨時或經連日豪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經滲進大量雨水后,極易引致山泥傾瀉,引發山體崩塌。

預防:

(1)、暴雨時或連日豪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

(2)、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時,顯示斜坡內的水份已飽和,斜坡之中段或頂部有裂紋或有新形成的梯級狀,露出新鮮的泥土,都是山泥傾瀉崩塌的先兆,應盡快遠離這些斜坡。

(3)、如遇山泥傾瀉崩塌阻路,切勿嘗試踏上浮泥前進,應立刻后退,另尋安全小徑繼續行程或中止行程。

危機處理:

(1)、隊友被山泥崩塌掩沒,切勿隨便嘗試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傷亡

(2)、立刻通知有關部門准備適當工具進行救援。

15、泥石流

泥石流發生的時段,通常是每年的七八月份的雷暴雨季節比較容易發生。怎樣判定泥石流的發生?正常的流水突然斷流或者洪水突然增大,並拌夾有較多的柴草,樹木。

深谷內傳來類似火車轟鳴或者悶雷聲,就算是極其微聲,也應判定泥石流已經形成,要速離開。河谷溪谷深處突變昏暗,並拌有塌方現象,要速離開,不是山洪就是泥石流。

預防:

(1)、不要在大雨天或者連續陰雨幾天,當天還下雨的情況進入溪谷,謹防山洪、滑坡、泥石流。

(2)、泥石流常滯后於大雨暴雨而發生。

(3)、不可存僥幸心理。

危機處理:

(1)、不能沿溝向上或者向下跑,而應該向兩側山坡跑,快速離開河道、河谷、溪谷地帶。

(2)、不要在土質鬆軟,主土體不穩定的斜坡停留

(3)、要在基底穩固又較為平穩的地方躲避。

(4)、切勿上樹躲避

16、失溫

人體的中心體溫是36.5-37度,手腳表面是35度。導致失溫的原因一般有,衣物寒濕、體表風冷、飢餓、疲勞、年老體弱。

失溫的症狀有:感覺寒冷,四肢冰冷,持續發抖,臉色蒼白,記憶減退,語言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應遲鈍,性情改變或者失去理智,脈搏減緩,失去意識。

危機處理:

[推薦記住兩個字即可避免失溫——“勤快”,熱了——脫!冷了——加!濕了——換!]

(1)、保持體力,停止活動或者緊急扎營,進食高熱量食物。

(2)、脫離低溫惡劣環境,及時脫下寒濕衣物,更換保暖溫暖衣物。

(3)、防止繼續失溫,協助重獲體溫,進食熱糖水。

(4)、保持清醒,給予消化熱食,平臥往睡袋裡丟熱水瓶或者施救者體溫傳導。

(5)、意識迷糊,狀態嚴重者,採用40度溫水浸泡。

(6)、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如何正確的判斷和對待失溫,你應該這麼做:

零上10度,竟然能把人凍死?!它才是戶外“終極殺手”!(超級俱樂部) 

(責編:趙欣悅、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