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人民戶外>>戶外大講堂

戶外大講堂:戶外登山注意事項:遇險被困怎麼辦

2019年10月24日16:31 |
小字號

近年來,隨著登山、攀岩等戶外運動的持續升溫,“驢友”登山遇險、被困事故頻發,有的甚至喪命。那麼,當“驢友”被困在山上或者在野外迷路時,合理的自救措施就非常重要。

戶外登山注意事項

1、首先你必須詳細了解你所要征服的對象,做好前期工作。事先了解好登山路線,計劃好休息和進餐地點,最好有熟人帶路,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亂闖。

2、備好運動鞋、干糧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帶足水,因為登山會出汗,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水分,容易發生虛脫、中暑。對山上的氣候特點應有所了解,爭取在登山前得到可靠的天氣預報。帶好衣物早晚御寒,防止感冒。雨天和雨后一兩天最好別爬。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雲南白藥、止血繃帶等,以便在發生摔傷、碰傷、扭傷時派上用場。但也要注意帶好必需品的同時最好輕裝。

3、做好熱身運動。如果將攀登的山比較高或者平時較少參加攀登運動,那麼,在登山之前做一些熱身運動是很必要的。即利用10—20分鐘做一些肌肉伸展運動,盡量放鬆全身肌肉,這樣攀登時會覺得輕鬆許多。

4、爬山過程中切勿東張西望交頭接耳,注意腳下和周邊山況,如有需要拍攝風景,需止步拍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如果山路比較陡峭,則可作“Z”字形攀登,這樣比較省力。

5、下山要放鬆。下山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腳步,切不可沖得太快,這樣很容易受傷。同時,注意放鬆膝蓋部位的肌肉,繃得太緊會對腿部關節產生較大的壓力,使肌肉疲勞。

6、登山時間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后應該下山返回駐地。不要擅自改變登山路線和時間。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雙肩,以便於雙手抓攀。還可以用結實的長棍作手杖,幫助攀登。

借助自然辨別方向

迷路被困並不十分可怕,關鍵在於迷路后如何想辦法走出去,掌握一些基本野外生存的常識是非常有助於迷路后自救脫困的。

1、使用羅盤(指北針)辨向。一個優質的羅盤是野外旅游的必備品,但是,羅盤指針指向“北”或“N”,這個方向是磁北方向,與真北方向有一個偏差角度,應計算出磁偏角的數差,以取得准確的羅盒方向。

2、帶指針的手表,用於將手表托平,表盤向上,轉動手表,將表盒上的時針指向太陽。這時,表的時針與表盤上的12點形成一個夾角,這個夾角的角平分線的延長線方向就是南方。

3、還要依靠自然辨別方向。北極星是最好的指北針,北極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座,像一個巨大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是很容易找到的,從勺邊的兩顆星的延長線方向看去,約間隔其5倍處,有一顆較亮的星星就是北極星,即正北方。

4、從植物長勢判斷方向。樹木、苔蘚 樹冠茂密的一面應是南方,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5、另外,通過觀察樹木的年輪也可判明方向。年輪紋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紋路密的一面朝北方。

被困先發求救信號

現在基本上每個人都隨身佩帶手機等通訊設備,如果被困在山上,首先的求救方式自然是用手機報警或者聯系親人朋友。

但是在山上可能會出現手機信號不好,或者手機沒電的情況,所以還需要掌握其他求救方式。

隨身若攜帶口哨,請不間斷地吹口哨以引起別人的注意,山中一般比較安靜,聲音可以傳得比較遠,如果沒有攜帶口哨的話,大聲呼救也是可以的。但是呼救不宜太過頻繁,防止浪費過多的體力。

在晚上的話,火是最有效的信號手段。生三堆火,使之圍成三角形(國際通用的受困信號),或者排成直線。隻要時間和形勢允許,盡快把火堆生起來,小心看護不要使它們熄滅。

可以用樹枝、鮮艷的布條或者其他肉眼比較容易看見的物體,擺放成SOS或者別的求救信號,如果山上有飛機飛過,會比較容易看到。

此外,如果野外探險在白天迷路,可以用鏡子借助陽光,向可能存在的居民區或空中的救援飛機反射間斷的光信號,也可以把衣服放在地上或者放在樹頂上排成大大的幾何圖案發信號。

找好庇護所

當被困在野外,孤立無援,又不能在短時間內走出險境,或者是有人受傷,行動不便,隻能在原地等待救援時,我們就不得不在野外過夜,並想辦法搭建一個臨時的野外庇護所。

根據當地的地理條件,利用大自然的恩惠,有時能發現現成的或是稍加改造就可以臨時安身的天然庇護所,比如說山洞、樹洞、大樹的樹根等。

如果找不到其他的庇護所,有些凹坑倒是可以利用。在凹坑上蓋上些樹枝、雜草,坑底墊一些干草就可以睡覺了。

這樣改造好的庇護所就像是一個淺淺的地窯,保暖、避風效果比帳篷還要好,尤其是在寒冷的地區,這樣的庇護所甚至可以長期居住。

找不到現成的或者是半現成的庇護所,就隻能動手搭建。搭建庇護所的材料沒有一定限制,根據當地的情況,可以有很多選擇,隻要多動腦筋,多做嘗試,一個舒適、結實的庇護所是不難搭建的。

受傷后及時處理傷口

登山時容易摔傷,一旦“驢友”從高處摔下,不要隨意搬動、拉拽傷者,現場急救應根據傷勢進行止血包扎,固定骨折部位。

墜落傷常會有頸椎、脊柱損傷,隨意搬動會加重傷情。應由3人至4人托住傷員頭、肩、臀和下肢,一人指揮,同時行動,將傷員平托到木板上並加以固定,禁用床單等軟物體搬運。

頸椎受傷傷員,還應固定其頭部,並上頸托,無頸托時,應在傷員的頸部兩側各放一隻沙袋或衣物,以防頭部扭轉或屈曲導致頸椎損傷加重。

同行的“驢友”要第一時間撥打119和120,派出1到2個人到距離事發地最近的主路口等候並引導救援人員。其他留守人員要指定1個人用言語多安慰傷者,減少傷者精神上的傷痛。

與此同時,其他人盡量清理事發地周邊的障礙物,為此后的消防救援工作擴大作業面,爭取救援時間。

(責編:趙欣悅、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