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綜合

苟仲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推動新時代中國奧林匹克運動深入發展

《中國體育報》
2019年10月25日09:17 |
小字號

40年前的今天,對中國體育史和國際奧林匹克史來說,都是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1979年10月25日,國際奧委會在日本名古屋通過決議,恢復了中國在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合法權利,開啟了中國全面走向國際體育舞台的歷史進程。

40年來,中國奧林匹克運動取得了輝煌成就,在促進中國體育事業和經濟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為世界奧林匹克運動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40年后的今天,我們回顧歷史、總結經驗,展望未來,對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挖掘奧林匹克運動綜合價值,深入推進新時代奧林匹克運動發展,更好完成體育領域三大任務,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一、回顧歷程、不忘初心

新中國成立之初,世界處於冷戰格局,美西方對我採取孤立封鎖政策。由於時任國際奧委會領導人搞“兩個中國”,中國奧委會於1958年被迫中斷了與國際奧委會的關系。上世紀70年代,隨著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國際形勢發生了於我有利的深刻變化。我們抓住時機,開始了恢復我在國際奧委會合法權利的斗爭。起初,我們爭取按照聯合國模式解決我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權利問題。但歷經多年,難有突破。因為國際體育界的大多數人認為,國際奧委會不同於聯合國,在支持恢復我合法權利的同時,希望台灣青年仍有機會參與奧林匹克運動。

1978年底,我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尊重台灣現狀、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在此背景下,體育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創造性地提出了在恢復我合法權利的同時,允許台灣在改名、改旗、改歌的前提下繼續參與奧林匹克運動的“三改方案”,並最終得到中央批准。此方案一經拋出,就贏得了國際體育界的積極反響。經過努力,1979年10月25日,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會議通過決議,恢復了中國奧委會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權利。同時,作為中國的地區性組織,會址設在台北的奧委會以中國台北的名義繼續留在國際奧委會,但必須改旗、改歌、改徽。國際奧委會解決兩岸問題的做法,被稱為“奧運模式”,為國際體育界廣泛接受和效仿。“奧運模式”的創立,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標志性成果,是鄧小平同志“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在體育領域的成功實踐,不僅打開了中國體育走向世界的大門,也打破了海峽兩岸數十年互相隔絕、不相往來的僵局。隨后,我們按照“奧運模式”陸續解決了相關國際體育組織的席位問題,中國體育開始全面走向國際體育舞台,中國奧林匹克運動不斷開創嶄新局面。

40年來,我國在國際體壇勇攀高峰,中華民族揚眉吐氣。在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后,1980年我國首次派團參加了冬季奧運會。1984年我國首次派團參加夏季奧運會,並取得了位居金牌榜第四的優異成績,許海峰手起槍落,實現了中國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從此,中國體育健兒在國際賽場上屢創佳績。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位列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二,取得重大歷史性突破。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中國代表團實現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中國代表團以5枚金牌11枚獎牌創造冬奧會歷史最好成績。在亞洲,從1982年新德裡第九屆亞運會開始,我們連續10次蟬聯亞運會金牌榜首位,徹底拋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成為世界體育大國,並努力向體育強國邁進。中國體育健兒在奧運賽場上爭金奪銀,向世人展示了良好風貌和嶄新形象,為祖國人民贏得了巨大榮譽,為中華民族提供了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

40年來,我們積極參與國際體育事務,展示國家形象和大國擔當。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奧林匹克事務,堅定支持奧林匹克運動發展,日益走近世界體育舞台的中央。40年來,我國先后舉辦了奧運會、青奧會、亞運會等大型綜合性國際體育賽事13次,還舉辦了為數眾多的世界單項體育賽事,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合作,為世界奧林匹克運動貢獻了中國力量。“開放的中國盼奧運”。“無與倫比”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期盼,履行了中國對國際社會的鄭重承諾,贏得了國際社會高度評價,被載入中國體育發展和奧林匹克運動的史冊。2015年7月31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北京成功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成為世界上唯一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雙奧”城市,並將以“精彩、非凡、卓越”的堅定承諾向世界展示一個更加開放、自信、從容的中國。與此同時,我國在國際體育界的影響、地位和作用日益鞏固,截至2019年7月,共有320人在137個國際體育組織中擔任474個職務,先后有46人獲得奧林匹克勛章。

40年來,我們堅持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推動奧林匹克運動扎根中華大地。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同時,我們大力普及奧林匹克運動,深入宣傳奧林匹克“重在參與”以及通過體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和諧的理念。特別是利用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4年南京青奧會以及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契機,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等大型群眾性體育活動,不僅烘托了奧運氛圍,宣傳了奧林匹克精神,還帶動了全民健身活動,推動奧林匹克理念和全民健身意識落地生根,深刻改變了億萬民眾的生活方式。為紀念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將每年的8月8日作為全民健身日。在籌備北京2022年冬奧會過程中,圍繞“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群眾性冰雪運動廣泛開展,賽事活動不斷豐富,場地設施不斷健全,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多樣化健身需求。

二、總結經驗、啟示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回顧中國奧林匹克重返歷程和發展成就,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以下幾方面經驗啟示。

一是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縱觀新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史,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就是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緊密配合國家外交工作大局。新中國成立之初,以爭取國際社會承認為目標,我們積極與國際奧委會取得聯系,派團參加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讓五星紅旗首次升起在奧運賽場,向世界宣傳了新中國。1958年,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我們中斷了與國際奧委會的關系,並按照“一邊倒”和另起爐灶的外交方針,積極開展與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體育交往。1979年,在改革開放和對台工作新思想的大背景下,體育界提出“三改方案”,恢復了中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權利,開啟了中國體育全面走向國際舞台的進程。此后,配合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我們積極參加國際大賽並屢創佳績,成功申辦舉辦奧運會、亞運會等重大賽事,點燃了國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強了國家影響力和軟實力,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營造了良好外部環境。

二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奧運模式”的創立,從根本上講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結果。恢復我在國際奧委會合法權利的關鍵障礙是台灣問題。1979年以前,我們一直堅持按照聯合國模式恢復我合法權利。盡管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但始終難以得到國際體育界大多數人的理解支持。

1979年以后,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和《告台灣同胞書》啟示下,體育界認真總結經驗,堅持實事求是,大膽解放思想,提出了既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又顧及台灣運動員權益的“三改方案”。該方案一度引發我內部激烈爭論,最終由鄧小平同志親自拍板定案,成就了體育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一段佳話。

三是必須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應該說,中國重返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歸功於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中國奧林匹克運動取得輝煌成就,得益於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無限活力和巨大動力。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我國體育全面走向世界,全面參與奧林匹克事務,既推動了體育事業和經濟社會進步,也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良好外部條件。

40年來,國際奧委會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也歷經數次重大變革。特別是巴赫就任主席以來,先后推出《奧林匹克2020議程》和《新規范》等重大改革舉措,引領奧林匹克運動新發展。對此,我們積極順應變革,准確把握趨勢,推動中國奧林匹克運動因時而變、與時俱進。

四是必須堅持敢於斗爭、善於斗爭。中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的歷程也是一段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堅決捍衛一個中國原則,不惜中斷與國際奧委會的關系。此后,面對國際體育組織封鎖,我們另起爐灶,創辦新興力量運動會,與反華勢力相抗衡。而“奧運模式”的創立,充分體現了我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是敢於斗爭和善於斗爭的有機結合。

40年來,在參與奧林匹克運動過程中,我們繼續發揚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精神,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原則,妥善應對各類復雜敏感問題,維護了國家核心利益和體育發展利益。

三、牢記使命、昂揚奮進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見之大變局,我國處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奧林匹克運動走過了千山萬水,仍需要跋山涉水。面臨新挑戰新使命,我們要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把握歷史趨勢,找准自身定位,進一步挖掘奧林匹克價值作用,推動奧林匹克運動更好、更快、更高、更強發展。

一是要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謀劃推動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奧林匹克運動在促進經濟社會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他強調,中國政府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重視發展體育事業,重視奧林匹克運動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們要認真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自覺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認識挖掘奧林匹克運動綜合價值,謀劃推動奧林匹克運動深入發展。要站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的高度,踐行“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提升競技運動水平和為國爭光能力,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要站在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高度,大力普及奧林匹克運動,宣傳“重在參與”精神,推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以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落實“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要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發揮奧林匹克在促進世界和平、堅持公平正義、推動交流互鑒、拉動經濟增長、倡導綠色環保方面的綜合價值和獨特作用,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作出應有貢獻。要站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國家形象的高度,針對“台獨”“港獨”“疆獨”“藏獨”等敵對勢力的滋擾,堅持斗爭精神,做到有理有利有節。要堅持對興奮劑“零容忍”“零出現”,倡導“拿一個奧林匹克精神的金牌”“拿一個遵紀守法的金牌”“拿一個干淨的金牌”,切實採取措施捍衛純潔體育。要站在增強文化自信和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高度,大力推動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走出去,積極爭取武術和龍舟項目入奧。

二是要堅持改革創新引領,為中國奧林匹克運動注入活力和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奧運模式”的創立是體育界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成果。40年來我國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成就也是改革開放成就的縮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新形勢和新使命,我們要堅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通過改革創新推動我國奧林匹克運動迸發出勃勃生機,匯聚起磅礡力量。要堅持問題導向,加強頂層設計,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克服長期制約我國奧林匹克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要准確把握世界體育發展趨勢,主動順應國際奧林匹克改革走向,推動我國體育事業和奧林匹克運動與時俱進、趨利避害。要按照中央政策要求,結合體育工作實際,認真研究、穩步推進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脫鉤改革。要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向社會和市場釋放更多資源,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奧林匹克事業,提高我國奧林匹克事業的社會化水平。

三是要著眼體育強國目標,深入推進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發展。體育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方面,是新時代我國體育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是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使命。當前,我們正處在建設體育強國的關鍵階段和備戰東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卡塔爾世界杯預選賽的重要時期。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完成好三大攻堅任務,貫徹好《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在新的歷史進程中體現體育界的責任擔當。

要大力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弘揚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新時代女排精神,堅持舉國體制和市場機制相結合,更好發揮舉國體制作用,把競技體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強,提高為國爭光能力。要圍繞三大任務,堅持問題導向,把訓練、競賽、管理和保障各方面工作做細做實做足,為祖國爭光,為民族添彩,為社會提供強大正能量。要把體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結合起來,把追求卓越同重在參與結合起來,堅持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利用北京冬奧會契機,加大冬季運動普及力度,落實“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推進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利用北京冬奧會的拉動作用,加快冰雪產業發展,激發市場活力,提升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要通過籌備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等重大賽事,鞏固發展與國際奧委會、亞奧理事會等國際組織的友好關系,引導其在規則制定、資源分配、賽事籌辦等方面形成於我有利的局面,擴大我在國際體壇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為建設體育強國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40年的實踐証明,中國需要奧林匹克,奧林匹克更需要中國。面臨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走中國特色奧林匹克發展道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推動新時代奧林匹克運動深入發展,為建設體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轉自10月25日《中國體育報》01版)

(作者為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黨組書記,中國奧委會主席)

(責編:張帆、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