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體育產業

從協作到一體化 長三角體育正破繭成蝶

2019年11月28日08:38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新華社上海11月27日電(記者朱翃 林德韌 夏亮 王恆志)在長江奔騰入海的三角洲地區,各項事業發展如同江水滔滔,一刻也未曾停歇,體育亦然。從區域協作,到一體化發展,在國家政策指引和市場經濟涌動的風雲際會下,長三角體育正破繭成蝶。

近日,第二屆長三角體育產業高峰論壇在浙江溫州舉行,行業主管部門、專家和企業家們商討著長三角體育未來發展的路徑與各種項目的可行性,氛圍熱烈。大家的共識不言而喻: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體育是中國的朝陽產業,當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當“長三角+體育”從藍圖走向現實,每個人都充滿了期待。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副主任王平在論壇上表示,長三角三省一市加強區域體育資源共享,進一步深化區域體育產業項目合作,將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探索出范本,貢獻出力量。

2012年,江蘇、浙江、上海兩省一市召開了首次長三角體育產業協作會議,這是長三角體育一體化發展的最初起步。2013年,上海體育學院加入,開始進行項目研究、問題解析,以及推動項目合作落地﹔浙江提出了城市推薦、打造長三角運動休閑體驗季等項目並開始實施。2014年,安徽省加入,形成了如今“1(市)+3(省)+1(體院)”的合作機制,專設長三角體育產業協作會秘書處,在上海體育學院獨立辦公。從開啟區域體育產業協作至今,長三角地區已成為我國體育產業最為發達的區域,體育企業數量、國際國內體育賽事、群眾體育項目等均在國內首屈一指,體育產業總量佔到全國的三成以上,逐步成為引領和推動全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領頭羊。

浙江溫州,民營經濟和社會力量活躍,如今已在體育產業的發展中嘗到“甜頭”。自2017年溫州成為聯合開展社會力量辦體育全國試點城市以來,溫州社會資本累計投入體育設施建設超過10億元,人才培養投入超過2000萬元,舉辦賽事投入超過3000萬元。據溫州市副市長湯筱疏透露,2018年溫州全市體育產業總產出257億元,佔GDP比重達到1.32%。

從溫州北上450公裡,“魔都”上海的數據更為奪目。根據上海市體育局的統計,上海體育產業總規模從2014年的767億元增長為2018年的1496億元,五年完成翻倍,體育產業年均增長速度超過18%。安徽則是不可小覷的后起之秀,全省的體育產業總產值在五年內提高了2.7倍,增加值增長了3.1倍。

在長三角城市群的名單裡,除了星光熠熠的上海,還有辦過青奧會的南京,將要辦亞運會的杭州,辦過乒乓球世錦賽的蘇州等名城,體育發展與城市發展正相得益彰。上海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黃海燕告訴記者:“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要打破區域和行政的壁壘,讓市場要素能更順暢地流動﹔長三角體育在這方面因為基礎扎實,資源豐富,市場活躍,自然將成為長三角一體化中的先行者。”

在黃海燕看來,長三角體育一體化發展,可以從市場化、國際化、商業化程度較高的足球項目入手。“國際冠軍杯、英超亞洲杯都在長三角落過地,取得了不錯的成效,這些商業賽事檢驗了長三角的場館、運營和市場﹔2021年的世俱杯,2023年的亞洲杯在中國舉辦,就可以嘗試在長三角區域敲定三四個舉辦城市。辦賽機制可以再探討,但應該向著聯合辦賽的方向努力,甚至為未來以城市群的名義申辦國際綜合性運動會做好准備。”

水上運動也是黃海燕非常看好的長三角體育發展項目。她說,長三角江河湖海水系眾多,既有長江、錢塘江,也有太湖、澱山湖,民眾對水上項目也有天然的親近感﹔更重要的是,如今全球水上項目的運動裝備主要是中國制造,在長三角研發、生產,運動和產業能夠很好地相互促進。

體育的發展靠賽事引領,賽事的舉辦離不開企業。在長三角體育的協同發展中,體育企業扮演著關鍵角色。中國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在論壇上發言指出,進一步加快體育產業發展,首要問題是要高度重視體育產業在促進勞動力就業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中小體育企業的發展。

黃海燕的看法與鮑明曉相似。她說:“現在有7至8萬家規模化的體育企業集中在長三角,這是長三角體育發展的重要基礎,其中民營中小企業佔了絕大部分。民營企業在市場敏銳度、成長性和創新性等方面,有著很好的優勢。而上海久事體育等大型國企作為頭部企業,其產業體量和運營能力非同一般,擁有優質資源的同時也有著打造行業標杆、擔負社會責任的工作。”

專家們在論壇上表示,長三角地區經濟領先、文化相近的區位優勢及體制機制優勢,與國際接軌的服務業和便捷的交通基礎,為長三角體育的一體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未來,隨著長三角城市群整體能級的躍升,長三角體育也在向著更高質量的目標前進。從相互協作到一體化再到國際化,長三角體育,正破繭成蝶。

(責編:楊磊、張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