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中國強”系列圓桌第一期
青少年體育發展有賴於全社會體育意識提升
編者按: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簡稱《綱要》)。《綱要》詳細列出了我國未來體育建設的五大任務和九大工程,為中國體育強國建設規劃了路線圖。近期,人民網體育部開設《“體育強國”大家談》欄目,對標《綱要》中提出的明確目標和任務,邀請各相關行業官員、專家、學者、資深媒體人等,結合體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綱要》進行剖析和解讀。“少年強中國強”系列圓桌是“體育強國”大家談的專題論壇之一。
人民網北京5月19日電(楊磊) 發達國家青少年體育如何開展?國民健康意識如何培養? 此次疫情給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帶來哪些啟示?近日,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相如,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河南省教育廳體衛藝處原處長郭蔚蔚在做客由人民網體育部主辦的“少年強中國強”系列圓桌時,對相關話題展開了探討。
中國青少年體育之困在於社會體育意識不強
“歐美發達國家,還有亞洲的日本、韓國,體育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共識。他們的體育在近百年來在教育中一直佔據重要地位。”李相如表示,與中國校園體育相比,發達國家的校園體育更加成熟。“歐美大學現在已經沒有體育課了,但是前提條件是,年輕人的運動技能和體育基本知識,在中小學已經完成了積累。我們上了大學以后還要去上體育課,大學的體育課實際上在補課,這是一個不正常的情況。所以,中國的中小學,能不能完成教育賦予我們的功能,讓孩子真正地在中小學階段得到體育良好的熏陶和教育,使我們的孩子們學會運動的技能,掌握體育的一些基本的知識,這是我覺得重要的。”
王宗平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目前中國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依然有待提高。“我有一個調查,美國的孩子80%痴迷體育,60%的孩子擅長體育。日本幼兒園、小學的體育課,那麼小的孩子就玩倒立、跳馬,我們的孩子現在有嗎?我們現在的幼兒園很少在戶外活動,我認為應該每天有四到六小時在戶外,但是我們能做到嗎?”
“從學校體育發展水平來看,我們和歐美、日本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這個差距,我覺得更多的是體現在教育工作者,包括全社會對體育和健康的認識水平上差距很大。”郭蔚蔚表示,“發達國家學校體育課質量比我們要高。這背后,是這些孩子的家長本身已經具備了很強的健康理念。”郭蔚蔚認為,中國青少年體育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其根本在於中國社會整體對體育的認識,對健康的理念,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一個國家體育水平的提升,有賴於這個國家體育文化的積澱深厚。中國學校體育工作水平整體的提升,一定是有賴於中國全社會對體育和健康認識水平的很大提升,這是基礎。如果沒有全民的體育健康意識的提升,學校體育工作不可能推進得很順利。”
培養體育文化不光強調價值也要強制執行
李相如表示,要培養國民健康意識、運動習慣,就要充分認識到體育在育德樹人方面的作用。“我們在比賽過程中間尊重對手、尊重隊友、尊重裁判、尊重觀眾等等,其實這都是體育立德樹人最直觀、最有價值的作用,現在我們對體育作用和價值的認識遠遠不到位。”
王宗平對這個觀點也表示了認同,同時他認為,社會氛圍也是培養學生運動意識的重要因素。“我們應該讓孩子感覺到,體育好的學生可以受到人們尊敬,受到老師的表揚,受到其他同學、其他家長的喜愛。同時,要讓孩子多參加不同項目的比賽,讓學生從小來定位自己的角色,能夠換位思考,既能夠主導,又能夠配合別人,配合競爭。將來孩子走向社會,合作意識是最關鍵的。通過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公平競爭、良性競爭、善於競爭。體育在育德樹人方面起了其他任何課程無法比擬的作用。”
近年來,部分學校將體育作為學生升學考試組成部分,今年全國36所“強基計劃”名單中的高校,將體育作為招生指標之一。王宗平表示,將體育作為學生高考選考科目,未嘗不是一種嘗試。“考試不是最終目的,而是手段。把體育考不考的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考量。這樣可以以點帶面,最終的目的還是讓體育走進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的習慣。”
李相如也表示,體育考試是為了倒逼學生和家長加強對體育的重視。“清華大學,體育不及格是不能畢業的,這就是一種導向。通過這種強制,使清華大學每一個學生最后變成了對體育非常熱愛的學生。我們倒逼學生和家長,將體育變成一種文化的導向,從而使我們的全社會都重視體育,這就解決了我們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疫情期間線上體育教學或帶來更多思路
歲末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在疫情期間也暴露出我國學生體育技能儲備不足,運動習慣尚未養成的問題。李相如表示:“這次疫情是對我們學校體育成果的一種檢驗。但是我們大部分學生對體育還沒有形成一種習慣,還沒有把體育的技能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郭蔚蔚認為,雖然此次疫情給校園體育工作帶來了困難,但也為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路。“疫情期間,很多學校採取體育網課,質量可能會稍微差一些。但是,這些線上課程都是在家裡面完成的。孩子參與運動的同時也帶動了家庭成員的參與,形成了體育課程或者體育活動的家校互動的局面。從這個角度來說,疫情可能會對我們未來學校體育模式帶來更多的變化。可能這種模式的改變,會加速中國社會公眾對體育與健康的認識不斷提升。”
而李相如則認為,線上體育教學只是無奈之舉,不會成為未來的主流。“體育是身體體驗性的活動,線下的活動應該是主流。我覺得我們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在學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讓孩子一定要學會運動技能,而學會運動技能的前提,是讓學生反復操練,反復練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