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青少年體育

代表委員熱議:體育為青少年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中國體育報》林劍 顧寧 李曉潔
2020年05月28日08:56 |
小字號

今年兩會期間,青少年體育發展內容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大家紛紛表示,應該充分發揮體育在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培養頑強拼搏、不懼挑戰的精神氣質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通過政府、學校、社區、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為青少年搭建更好的體育發展平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體育為青少年健康助力

全國人大代表、華佗五禽戲傳人陳靜一直致力於華佗五禽戲在基層的普及、推廣,她更加關注這項有數千年發展歷史的中國傳統養生項目在青少年群體中的開展。陳靜對記者說,之前在中國健身氣功協會、亳州市體育局的幫助下,上海體育學院和她的團隊共同參與了“校園五禽戲”的編創,針對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年齡段的群體設計全新的動作和組合,更適合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讓青少年喜歡健身氣功、習練健身氣功,擁有強健的體魄,為祖國發展貢獻力量,也才能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有50余年習武生涯的全國政協委員、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楊振河介紹說,“去年我去了很多地方調研,記得在井岡山一所小學,我還和喜歡太極拳的學生進行了面對面交流。”在調研中他發現其實很多學生都特別喜歡武術,喜歡太極拳,但學校沒有專業的武術老師,他們隻能利用休息時間到外面學習,很不方便。楊振河一直致力於太極拳的普及工作,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讓他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在楊振河看來,武術蘊含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其最大特點就是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精氣神。具體到楊氏太極,其外柔內剛、勁運於內、內外相合、節節貫串,“蘊藏”的狀態本身就自有一番道家哲學的意味。

楊振河說,讓傳統的太極拳武術走進校園,培養孩子的尚武精神。他說:“傳統文化進校園應該從文、武兩方面著手。不僅是優秀文學經典帶進課堂,還要把傳統文化內容有機融合到日常教學之中,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把太極拳武術廣泛引進教育領域,使其成為學校體育課的重要內容,並通過習練太極拳提高中小學生身體素質。”

楊振河認為,太極拳武術走進校園,最重要是要具備專業人才,要落到實處。在做了大量調研后,楊振河建議,為了讓武術真正走入中小學生的課堂,國家要加大對武術的支持力度,對武術課時、教程師資、考核等作出硬性規定,同時在推廣過程中要注重循序漸進,講究方式方法。

全國人大代表、國際奧委會委員、中國奧委會副主席李玲蔚表示,體育不是單純的身體鍛煉,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培養人們尊重規則、尊重對手、尊重裁判的體育規則和精神,這對於青少年來說是最好的教育手段,教會他們如何正確看待勝利和失敗,如何頑強拼搏、提升抗壓能力,這才是體育對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多元價值體現。李玲蔚同時強調,疫情期間不少青少年和家長、家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情況,體育無疑是舒緩這種情緒的最好手段,運動可以讓孩子們放鬆,增進家庭交流,培養孩子競爭意識、舒緩壓力。

將體育納入中高考 為學生減負

日前,“108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為中小學生減負”成為熱門話題,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福建省委會主委吳志明領銜108名全國政協委員共同聯名,提交《關於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為中小學生鬆綁減負》的提案,建議轉變社會育才觀念,建立多元考評體系,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提案還建議,要全面提高體育權重。探索實施體育教育測試過程性評價,將體育科目納入中高考考試科目范圍,並設計與語文、數學等主科同等分數,激發學生、家長、學校內生動力,主動增加體育鍛煉時間和師資投入。同時,保証中小學校公用經費中有合理的比例用於體育支出,提升學校體育場地和設施﹔鼓勵體育專業人士到學校兼職開展體育教學,帶動校園體育活動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今年提交了《在加強中考體育基礎上適時推行高考體育政策》的提案。他認為,應該切實將體育上升為“第四大主科”,在加強和完善中考體育基礎上適時推行高考體育政策,真正落實德智體美勞“五育並重”。同時應提出中考體育測試形式、測試內容、成績組成、評價標准的指導意見。

與此同時,戴立益還表示要謹防體育興趣與習慣在高中階段發生中斷。他說:“中考體育的實施確實對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與體育參與率起到了積極作用。大量實証研究表明:經常參與體育鍛煉不僅能夠促進學生體質健康,還能促進學生良好道德素養、智力水平、審美能力、勞動意識的養成。”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謝敏豪表示,學校體育課程在開展過程中要注重體育課程內容的設計和規劃,切實在中學階段教會學生1至2項體育技能,培養參與體育運動興趣,逐漸養成自覺鍛煉的生活習慣。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讓體育真的成為孩子提高身體素質的方式。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師范大學副校長過建春提交了《關於出台剛性措施強化青少年體育教育》相關提案,建議以立法形式保証青少年每天的體育課時長。她認為,當前各地普遍存在體育課落實不到位,體育教學時長不足、類型不豐富,青少年兒童健康狀況亟待改善等問題,建議以剛性措施強化青少年體育教學。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程紅表示,健康中國從兒童青少年健康開始。她建議,切實重視健康普及教育,將學生體育教育納入教育現代化評估指標,逐步增加體育成績在日常考試、升學測試中的佔比。將兒童青少年體檢納入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開足體育課程,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和鍛煉的有效性。修訂中小學體育教師場地和器材配備的基本標准,並加大相關財政經費投入,對中小學體育、心理教師在編制、待遇等方面有所傾斜﹔積極拓展退役運動員、社會專才等的准入途徑,完善在校學生意外傷害責任認定評估和保險機制。

打破壁壘 讓青少年有更廣闊的平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籃協主席姚明近日在《體教融合不能忽視人格塑造》為題的大會發言中表示,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離開教育的體育是不牢固的,其中談到了中國籃球人才儲備以及防止人才斷層的話題。

姚明表示,當前我國很多的運動項目后備人才的儲備並不雄厚,以男籃的情況為例。中國男籃國家隊成員的選拔面基本為CBA聯賽20支球隊的350名左右的球員,而在征戰CBA的這些球員中,有60%左右的球員由遼寧、山東、吉林、黑龍江、河北、江蘇等地輸送。僅有22名球員來自非專業渠道,因此姚明認為,男籃青訓渠道的拓寬,是當務之急的問題。“現階段要進一步拓寬青訓渠道,防止‘人才斷層’。”姚明表示,專業運動員的培養周期一般在8至10年左右的時間,而高水平的運動員需要更多的時間,更為細致的打磨和培養。因此在體制改革的關鍵階段,應特別注意各個運動項目的后備力量培養,避免出現新的體系尚未建立,舊的體系已經無人問津的情況。

姚明還針對此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主要包括理順包括學校、職業俱樂部、專業運動隊、社會機構在內的人才輸送機制,做到“誰培養,誰受益”,消除行業壁壘,化解職業俱樂部、專業運動員的升學壁壘。

“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強、青年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也包括身體健康、體魄強壯、體育精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乒乓球協會副主席王勵勤說,青少年不僅是競技體育的后備力量,為競技體育輸送人才,重視青少年體育還保証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利於體育活動的開展。青少年體育的全面發展,需要打破一些政策的限制。比如賽事體系上,教育和體育之間的賽事體系需要統籌銜接,現在很高興看到有些賽事已經打通,比如全國青年運動會,學生可以以個人名義代表體校、學校、俱樂部參賽,給運動員更多鍛煉的機會。賽事可以檢驗青少年體育開展情況、校園體育辦訓成果,還可以給廣大的青少年提供相互學習提升運動水平的平台。建議由教育和體育部門共同牽頭,在青少年運動員注冊和參賽機制、賽事體系、教練員培養和選派機制、社會青少年培訓機構的培育和扶植機制、教學大綱制訂以及考核機制等,進行頂層統一規劃設計,進一步明確雙方青訓工作的目標任務。

社區學校雙管齊下 滿足青少年體育需求

全國政協委員楊揚的提案聚焦社區青少年活動,一方面是最基礎的活動場所,另一方面是龐大的體育活動參與群體。

楊揚指出,社區是兒童青少年除了校園以外的最主要活動場所之一, 社區在提高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參與、提升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健康、加強社會學習等方面具有更重要和獨特的價值,對學校體育缺乏也是一種有效補充。

“和以往關注學校體育不同的是,我今年關注的是社區青少年兒童體育的設施和活動。”楊揚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超長寒假讓“熊孩子”一身的能量無處釋放,使得不少家長連連叫苦。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楊揚對此深有感觸。“事實上,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的運動啟蒙和興趣培養更多起始於社區。這次疫情,孩子們在家時間多了,社區內的活動空間和設施不足等問題顯現得尤為突出,在社區日常生活當中,孩子們的運動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楊揚如是說。

經過調研,楊揚發現目前社區中的體育設施多以面向成人、特別是以中老年人為主,面向青少年和兒童的體育活動設施非常匱乏。校外青少年體育活動基本依賴於市場和社區公共服務,費用偏高的商業性質青少年兒童體育培訓活動隻能滿足部分人群﹔而大部分需要依賴社區的工薪階層家庭,卻因為設施缺失讓孩子減少或失去了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也往往存在安全隱患帶來意外事故。

對此楊揚建議,要按照不同年齡階段的體育能力發展需求,分類科學制定建設標准,提供按年齡段分層的兒童青少年專屬設施,如攀爬架、滑梯、秋千等適合低年齡兒童體育發展﹔籃球、足球、乒乓球、輪滑等競技類場地設施適合青少年體育活動,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團隊合作精神等。

在滿足了硬件設施后,還要營造以青少年兒童體育活動為紐帶的社區文化,培養兒童青少年社區體育指導員志願者隊伍等。楊揚舉例說:“我可以帶我孩子一個人玩,但我更希望他跟一群小朋友一起玩。四五歲的小孩子,如果沒有大人引導,就是跑跑鬧鬧。而我會帶他們玩‘老鷹抓小雞’‘丟手絹’,教他們跳繩,一下子玩耍就變得有秩序了。”

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偏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區體育相關社團組織建設不夠,社區體育指導員等專業志願者隊伍建設及其激勵體系沒跟上,而以社區為基礎的兒童體育社團和指導師團隊的缺乏更是制約社區青少年體育發展的根本因素。

因此楊揚呼吁,要培育孵化以社區為基礎的兒童青少年體育社團或協會,培養兒童青少年社區體育指導員志願者隊伍,並始終貫徹以兒童青少年需求為導向、兒童和家長共同參與的理念。社區體育開展得好,也有助於社區文化氛圍的營造。楊揚稱,中國家庭幾代人都是圍著孩子轉,以孩子為紐帶,通過運動的方式更容易促進親子關系、鄰裡關系,充實社區文化。

作為中國首枚冬奧會金牌獲得者,楊揚一直關注冰雪運動的普及和發展。“在現有條件下可以進行關於冰雪運動和冬奧會的知識普及,有場地條件的社區可以開展輪滑等與冰雪運動類似的項目,通過更多的方式讓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楊揚說。而在青少年群體中普及冰雪運動,與學校體育相結合是必然。在冰雪進校園方面,楊揚給出了兩個方向,一是可以給有條件的學校,做好專業師資力量的培訓﹔二是可以通過購買社會冰雪培訓專業機構的服務進行補充。“有些青少年入門以后希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運動水平,社會化培訓機構則可以有效填補這方面的需求。需求決定市場,專業化的社會冰雪運動培訓機構越發達,說明高水平訓練的需求就越旺盛,參與冰雪運動的青少年就越多。”楊揚說。(轉自5月28日《中國體育報》06版)

(責編:張帆、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