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全民健身

推動全民健身要靠政府也不能隻靠政府——全民健身系列調研之二

2020年05月10日13:44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題:推動全民健身要靠政府也不能隻靠政府

——全民健身系列調研之二

新華社記者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讓全世界按下了“暫停鍵”,體育行業同樣受到嚴重沖擊。但疫情也讓人們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激發了百姓積極鍛煉、健身強體的熱情。鐘南山提出,體育運動要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認同這一觀點。

全民健身是國家戰略,各級政府部門在規劃、引領、協調、監管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全民健身的普適性、多層次、大體量又要求動員和凝聚各種社會力量形成合力。隻有政府、企業、社團組織、社區等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動能,全民健身才可能可持續發展。

線上線下 把分散的熱情聚起來

近一段時間來,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需要統籌兼顧,全民健身完全靠政府部門推動難免不足。政府部門主動組織和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才能形成“組合拳”,既能減輕政府部門的服務壓力,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動作用。

參照國家體育總局推薦的“科學健身18法”,上海市體育局聯合尚體健康科技、樂刻運動,為上海市民編排了一套簡單易學、科學有效的居家運動指南——“我愛我家健康屋”系列視頻,並通過“上海體育”抖音平台發布,短時間就吸引上百萬人觀看。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協會積極發揮樞紐功能,及時通過微信平台發布場館停業通知和后續工作安排,積極將青少年體育培訓轉到線上,為各會員單位的“小會員”做好服務。

雖然疫情讓上海洛合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近幾個月的營收大受影響,但疫情消退之后,公司旗下主打品牌“洛克公園”裡又閃現了眾多運動鍛煉的身影。

該公司董事長戴富祺介紹,“洛克公園”是集運動、娛樂、培訓、餐飲、購物於一體的體育綜合體,利用閑置空地、廢棄廠房改造成運動場地,採用市場化運營模式,在國內擁有數十萬會員,定期舉辦眾多賽事活動。

洛合體育2017年起承辦上海城市業余聯賽籃球項目的比賽。2019年賽事歷時半年,覆蓋全市16個區。比賽讓全上海的籃球愛好者們都能參與進來,成為大家每年翹首以盼的籃球節日。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社會組織參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培養青少年運動習慣、凝聚大眾健身熱情是一種通行的做法。誕生於1964年的全美青少年足球組織(AYSO)是一家非營利機構。經過50多年的發展,如今AYSO在全美有超過5萬支球隊,在全國900個社區組織針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足球課程和比賽,旗下有40多萬青少年踢球。包括美國男足球星多諾萬、女足球星摩根在內的很多球員都是從AYSO起步,最終走上職業之路。

在英國,格林尼治休閑有限公司運營著270余家運動休閑中心,面向社區提供體育健身服務,並可在該機構的網站上購買會員、預約課程、預定場地等。線上線下連通,服務方便快捷。

化零為整 把空閑的場館用起來

長期以來,國內外大型體育場館的高效利用始終是個難題。記者在蘇州、天津、上海等地調研時發現,社會力量的有效參與能夠拓展大型場館服務功能的廣度與厚度,在滿足百姓多元化健身需求的同時,把零散的人氣整合起來,讓空閑的場館熱鬧起來。

蘇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位於蘇州工業園區內,佔地面積60公頃,總建筑面積37.4萬平方米,是目前蘇州體量最大的現代化體育場館。如此“高大上”的場館除了舉行大型賽事、文藝演出之外,平日裡想要熱鬧起來可不是易事。不過隨著一批體育俱樂部、培訓機構的入駐,龐大的場館群聚攏了人氣,煥發了活力。

奧體中心的棒球訓練場是愛美高棒球俱樂部中的專業培訓場地。俱樂部目前創建了6支校隊和8支俱樂部代表隊,現有小球員600余名,每年參加近百場青少年棒球比賽。奧體中心的攀岩館是劉常忠攀岩俱樂部中的少年們挑戰自我、錘煉勇氣的小天地。體育場外的訓練場,是蘇超足球俱樂部承辦蘇州青少年足球俱樂部聯賽的主場地……

除了組織比賽、開展培訓,體育場館在企業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巧妙的資源整合下,有時還能突破體育的邊界,通過“健身+”的妙想發揮無限可能。

記者在天津西青區李寧運動中心調研時發現,企業入駐西青區體育館后,充分利用場館毗鄰學校的特點,通過和昂立教育攜手合作,打造了學生放學后的“文體兼修”運營模式。孩子們在這裡不僅能進行體育鍛煉,還能接受文化課輔導,甚至享受“小飯桌”服務,貼心周到的服務模式直擊家長需求痛點。

“孩子們放學后,我們有專人把孩子們從學校接到體育中心來,他們分批進行各自選定的科目,有的補習語數外,有的練習體育項目。這些課程都是文體配套的,保証了孩子在放學后既有文化學習,也有體育鍛煉。”李寧運動中心負責人張煒說,“不少父母下班比較晚,我們還能包一頓晚飯。課程和餐費基本都是成本價,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從小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隻有體育人口基礎龐大了,體育公司才會發展得更好。”

變難為易 把長期的難題解開來

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事業,不僅是對政府部門工作的有效補充,甚至逐漸發展成為推動全民健身發展的主力軍、解決瓶頸掣肘難題的“潤滑劑”。

以上海市為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上海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隻有約0.136平方米,用市體育局副局長趙光聖的話說,隻有差不多兩張A4紙的大小。而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民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23平方米。體育場地面積的增加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積極作為、為民謀福,但社會力量的參與也是功不可沒。

為了把更多的健身場地建到人流密集、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上海市體育局大力推進體育設施建設的“樓頂工程”,鼓勵社會力量在商場、樓宇屋頂建設體育設施,得到了洛合體育等一批社會組織和企業的積極響應。如今,市內的中環百聯、大悅城、環球港、紅星美凱龍真北店等商圈的屋頂上都建成了體育設施。大量商場、寫字樓的地下室也變身為健身房、游泳池。健身場地實現了“上天入地”,在百姓的身邊構建起立體化、多元性的健身服務網架。

一直以來,由於受困於安全、維護等問題,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在推行過程中始終進展緩慢。教育部門顧慮不少,體育部門辦法不多。但在上海普陀區,通過公開招標引入社會力量上海西可體育公司的參與,讓學校體育場地開放工作變得更加智能和便利,為“學校場地開放難”的老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解題思路。

在上海尚陽外國語學校記者看到,通過“打卡”“刷臉”,附近居民可以在指定時間使用學校場地健身。

普陀區體育局黨組書記郭利民說:“普陀區體育場地六成在學校,如何釋放這部分資源給市民使用是個難題。公開社會招標引入管理公司,開發管理信息系統,通過設置隔離欄、巡查、電子圍牆、刷臉系統等方法,逐步減少漏洞,消除安全隱患,目前看效果很好。截至2019年底,全區66所公辦中小學,有61所日間開放,60所日夜開放,一年有300多萬人次進學校健身。”

西可體育CEO龍利紅對記者說:“作為企業,我們更願意通過智能化的裝置,使得校園體育場地的開放更安全、更便捷、也更節省成本。”

一邊是政府部門的政策引領,一邊是健身人群的實際需要。社會力量憑借靈活的思路和高效的行動,打通瓶頸、化解難題,在“供”與“求”之間搭起便捷暢通的橋梁,讓政府服務為民的初心,落到百姓樂享其成的實處。(執筆記者:朱翃﹔參與記者:許基仁、吳俊寬、王恆志、張澤偉、王浩宇、牛夢彤、王夢、林德韌、張薇、王集旻)

(責編:楊磊、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