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足球是当下中国最热的体育项目。足球进校园自然是好事,让孩子们多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也是众望所归。然而,一些随之出台的实施计划让不少人直犯嘀咕。不管是扫兴的“应试足球”,还是应景的“足球操”,如果理念不改,都是对足球运动本身、对“国家战略”概念的误读。鉴于此,新华社在一篇文章中警告说,“新瓶不能装旧酒”。
事实上,学校体育体系里可不是只有足球就足够了。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早就明确表示,开展足球活动,绝不是说不开展别的体育活动了,应该是各种体育活动充分开展,但是足球的特殊作用,应该起到一个引领的表率作用。
把足球踢进校园,把足球踢进课堂,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增强广大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这才是国家大力推广校园足球的主要目的。学生增强体质的唯一办法就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此外,任何人的意志品质都不是天生的,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团队合作等优秀品质,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而这种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竞赛。
说得明确一些,校园足球不只是为了培养优秀足球运动员,更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人。如果某一年,中国男足真的在世界杯上取得了佳绩,但广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依然堪忧,体育运动习惯依然不能养成,显然不会让人满意。相反,如果广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人人都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哪怕中国足球还是没有 “冲出亚洲”,校园足球也算成功了。
在上个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开展校园足球的目的是培养出一大批会踢足球的律师、科学家、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可以涌现出一大批有着很高文化素养的优秀足球运动员。王登峰强调,校园足球只是校园体育改革1+X中的那个1,这个1将来可以是篮球、排球、武术、羽毛球……理想的状态就是,学校有很多特色体育项目,学生对哪个项目感兴趣,就去练什么项目。□黄 岩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