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综合
人民网>>体育>>正文

中国男子国象,靠什么惊艳世界?

2015年06月01日14:35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兴化6月1日电(记者郑轶)6月2日,是韦奕的16岁生日,一份礼物提前“降临”。5月29日,第七届兴化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个人甲组战罢,韦奕以7.5分的总成绩首次折桂,成为中国男子国象史上最年轻的全国冠军。从奥赛和世团赛“双料加冕”,到世界上突破2700分最年轻棋手,这个天才少年一次次惊艳国象世界。

韦奕的破茧成蝶,也是中国男子国象的写照。近一年来的连续历史性突破,让这些昔日隐没在“棋后光环”下的“绿叶”,不断闯入公众视野。这支冠军之师怎能“横空出世”?男棋手成绩缘何突飞猛进?中国男子国象崛起的秘诀又是什么?

突破并非一夜之间,几代棋手厚积薄发

此次全国个人赛的前四名,均是“等级分2700俱乐部”棋手。亚军丁立人和殿军余泱漪,与韦奕一样享有“双料世界冠军”的荣耀。以这3个90后为核心,辅以倪华、王玥、卜祥志等80后,构成了男子国象的“黄金一代”。在中国国象队总教练叶江川看来,男棋手的突破,并非一夜之间的飞跃,而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几代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国象男队就曾三夺亚洲团体冠军,中国男棋手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90年代末,叶江川的等级分首次突破2600分大关,而后稳定在世界前20名,徐俊、章钟也能排在前50名左右,但优秀棋手的数量不够,难以与欧美整体抗衡。”一位国象迷回忆说。

这一时期,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提出中国国象“四步走”战略。以女棋手为突破口,叶江川、徐俊等名将甘当“幕后英雄”,“男帮女”在国象队蔚然成风。当外界聚焦谢军、诸宸、许昱华连夺棋后的里程碑胜利时,中国男棋手随着国内外比赛的历练,等待着“绿叶到红花”的嬗变。尽管男队成绩不如女队抢眼,但也曾跻身奥赛八强。

2005年,中国女队已完成奥赛“四连霸”的壮举,此前不温不火的男子国象再掀一波“小高潮”,连夺2005年以色列世团赛和2006年都灵奥赛两个亚军。不过,叶江川认为,那次突破有赛制因素,中国男队的当时的实力尚未达到世界第二。“2006年奥赛采取局分制,成绩起伏较大,现在则以场分计算,要求每一场发挥均衡,拿冠军一场也不能丢。”

险些捅破“窗户纸”,让中国男子国象士气大振。团队层面,2011年和2013年的两届世团赛亚军,正不断积累集团作战优势;个人层面,卜祥志的世界智运会金牌和余泱漪的世青赛冠军,让世界棋坛愈加关注“中国力量”。2013年,王皓在挪威超级大赛连胜世界第一的卡尔森和时任棋王阿南德,更令不少欧洲媒体惊呼这是“媲美卡尔波夫连胜卡斯帕罗夫的壮举”。

走出国门锤炼新人,团队作战独树一帜

在国象世界,俄罗斯、乌克兰、亚美尼亚等传统强队,“垄断”男子项目长达87年。去年中国男队奥赛夺冠时,欧美媒体一片震惊。而今年的世团赛,乌克兰队为保亚军集体提和,似乎已无斗志与中国队争冠。这一对比,折射出中国男子国象实力与地位的变化。

走出国门多参赛,被叶江川视为男子国象突破的密码。“我们那一代棋手,即使下到顶尖水平,可能每两年才能轮一次出国比赛,基本只能在内部进行对抗。如今这批棋手,一年可以下10—20场高水平国际比赛,像丁立人都能和卡尔森共训,极大地磨练了棋艺。”

男棋手的崛起,与国象联赛的10年发展同步。相比以往,90后棋手成才更早,十四五岁就能成为特级大师。联赛不固定台次的赛制,为青少年棋手提供了“快速成长通道”。余泱漪说,他在11岁时就能和顶尖高手过招,国内各类赛事的增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实战机会。

在叶江川时代,训练还停留在“手抄本”状态,如今电脑软件的辅助发挥着巨大作用。挪威这个“国象荒漠“能出现棋王卡尔森,就是最好的例证。叶江川感慨,“新一代棋手依靠强大的数据库准备布局,分析变化,训练环境和条件已不可同日而语。”

国象强队的水平往往在伯仲之间,临场发挥和团队配合几乎可以起到决定作用。针对这一特性,中国男队在平时着重培养队伍的默契度和向心力,几次大赛的拼搏精神堪称“样本”。世团赛时,倪华、章钟等名将充当智囊团,卢尚磊、楼一平24小时待命猜棋、做数据统计。这种前后方“总动员”, 在其他强队几乎不可能出现,也是中国男队连续突破的“秘密武器”。

综合实力已趋雄厚,人才厚度仍显单薄

一支国象队伍的实力,取决于该国家或地区的国象传统、顶尖棋手数量和后备人才结构。俄罗斯队已有10年没拿过男子奥赛冠军,但依然是无可争议的世界棋坛“老大”,靠的就是人才储备和单兵实力。“现在世界棋坛格局有点变化,俄罗斯队和乌克兰队的优势已经缩小了,美国队正在赶上来”,叶江川认为,中国男队的实力可排到世界第三的位置。

但从等级分的棋手分布,仍可见中俄之间的差距。目前,前100名棋手中,中国有9人,最高的丁立人位居第十四,但从60名以后出现一个“断层”。反观俄罗斯,前100名占到1/4,从2600分到2800分分布均匀。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队的人才结构尚显单薄,但优势在于年轻,如果能有20人挤进前100名,这种人才厚度能够形成更持久的竞争力。

在男子团体“破冰”后,何时诞生一位“中国棋王”,直指“四步走”战略的终极目标。在叶江川看来,冲进前10名是一个心理门槛。“必须保持在2750分左右,才算真正进入超一流行列,获得更多顶级赛事机会。”叶江川坦言,要到达棋王的层次,必须有独特的理解和过人的天赋,目前我们仍欠缺有深度、有震撼力的棋手,“可遇不可求”。

现任棋王卡尔森的称雄,离不开卡斯帕罗夫的“金手指”。中国顶尖棋手再上层楼,亟待更有效的训练方法和外部资源。目前,中国国象协会正在创造机会,争取让90后主力棋手每年能和超一流棋手下番棋。“引入外教也是一条途径,但涉及很多现实因素。相比于指点,男棋手更需要实战,下得多了会建立一种对抗的自信。”

任何竞技项目的勃兴,依托于金字塔底座的厚度。可喜的是,随着国象进校园和市场化推广,学棋的孩子正呈几何数增长。而男子国象的崛起,又进一步提升这个舶来项目的社会知名度。以此发展势头,“中国象实现第四步走”的梦想,或许并不遥远。

(责编:杨磊、胡雪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