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6日体育专电(记者苏斌)放暑假的缘故,北京体育大学的校园里少了些平日的喧嚣,谁都不愿在夏日的骄阳下多待上哪怕一会儿。不过在学校的篮球馆里,20位少年正挥汗如雨。隔壁的场地上,还有一批参加篮球夏令营的小朋友。孩子们在享受篮球带来的快乐,这些少年则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他们将在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历史上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和中国女子篮球联赛(WCBA)首次选秀大会将于8月举行,作为选秀大会前的重要内容,选秀训练营于25日和26日两天在北京体育大学进行。此前宣布参选的23位球员中,有20人参加了此次训练营,他们也将从这里踏上追逐职业篮球运动员梦想的旅程。
为期两天的训练营中,准新秀们进行了两分钟强度投篮、负重深蹲、卧推、一对一以及二对二教学比赛等有关体能和力量方面的练习。作为年轻球员,体能充沛是他们的一大优势,但在一些技术环节上,这些准新秀还是与职业球员有着不小的差距。
二对二教学比赛期间,选秀训练营的教练员、此前担任过中国女篮和辽宁男篮主教练的柳继增不时吹响哨子,对内外线球员挡拆后传球以及争抢篮板的动作进行规范,用击地传球而不是空中传球,卡住争抢篮板的位置,柳指导一点一点地向年轻球员传授他们容易忽视的动作要领。
“参加这次训练营的球员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比较大,有些条件很不错,但看出来他们近一段时间没有进行系统训练。条件不错,但技术上还有些粗,也跟不上,”柳继增坦言。
从小进入专业队训练,而忽视了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高水平运动员可以依靠运动生涯中的辉煌成绩在退役后享受不错的生活境遇,但位于“金字塔”底端的运动员在退役后,往往由于缺少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难以在社会中立足。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上的改变,人们对传统体制的弊端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近些年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愈发得到认可,过去“一条腿走路”的模式渐渐向“两条腿走路”转变,将能为运动员提供另一条出路。
参加今年CBA选秀的贾天尘便是一个例子。曾在北京青年队打球的他后来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学习,对篮球的那份爱又让他在CBA选秀制度出台后作出参选的决定。用他自己的话说,大学是一个“缓冲期”,选秀制度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平台,让自己可以“两条腿走路”。
对于自己最终能不能被CBA球队相中,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球员,贾天尘没有想那么多,对他来说,继续追求自己的篮球梦就足矣,他需要做的就是放平心态,把自己的最好水平发挥出来。
在场边观看训练的联赛办公室负责人张雄认为,选秀制度打造了一个平台,打通了向职业篮球联赛输送和培养未来人才的渠道。
来自天津大学的乔文瀚缺席了26日上午的训练,身为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北京东方雄鹿队主力的他此前一天刚刚随队参加了NBL联赛。能以大学生球员身份获得参加CBA选秀的机会,乔文瀚自然也不愿意放过。或许贾天尘的话也代表了乔文瀚的心声:“毕竟CBA是中国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
最终能有多少人通过这个平台进入CBA打球,现在不得而知。CBA联赛办公室将原定于7月28日举行的选秀大会推迟到8月,目的也是让选秀球员和俱乐部能得到更多交流和试训的时间,毕竟在多数中国俱乐部没有专职球探前往大学联赛观察球员、提供球探报告的前提下,训练营短短两天时间无法让俱乐部对年轻球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相比之下,今年的WCBA选秀更加“冷清”,只有三名球员参选,这也让一些俱乐部并未派代表前来观摩训练营。有执教国家女篮经历的柳继增坦言,目前女篮“在选材上比较困难”。
一位女篮俱乐部代表坦言,NBA俱乐部派球探到大学联赛里观察球员的表现,是因为美国大学生球员进入NBA打球的基数大,“有10个进入俱乐部视野的,哪怕其中几个被选秀顺位靠前的其他俱乐部挑走了,还可以在剩下几人中挑选”。
这位俱乐部代表认为,这种情形放到中国篮球联赛,本身前来参选的球员就少,“倒摘牌”制度下,自己看中的球员很可能在前面就被其他俱乐部挑走,基数小的现实让各家俱乐部不愿派出球探赴大学联赛观看比赛。
参加“NBA篮球国度”活动期间,记者将“CBA选秀如何向NBA取经”这个问题抛给了2007年NBA选秀第四顺位球员、孟菲斯灰熊队后卫康利。他认为,球队进行选秀时应对自己所选球员有一定了解,相信这名球员,给他们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这也正是NBA实行选秀制度数十年来的成功之道,各家俱乐部的球探奔赴NCAA赛场,通过一个赛季的观察为俱乐部提供球员评估报告。虽然NBA选秀大会上也会出现“看走眼”的情况,但更多情况下一些青年才俊通过选秀进入联盟打球,并在日后成长为球队重要球员乃至联盟顶级巨星。
对CBA和WCBA联赛而言,选秀还是个新生事物。但只要沉下心来,迈好这“第一步”,或许若干年后,我们也会为哪位球员成为CBA或者WCBA的“状元秀”而激动不已。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