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华人仍踢球的启示(体坛走笔)

彭训文

2015年10月14日07: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中国足协在官网上发布了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40强赛半程总结,对包括中国男足输给卡塔尔队在内的比赛进行回顾,多次提及晋级的“信心”。此举遭到一些媒体的批评。此外,困扰中国足球多年的“锋无力”、“基础设施差”、“人口基数低”等命题也被媒体翻出来,放在文章结尾作为“升华部分”的必备工具。

  今年国庆期间,笔者到加拿大多伦多采访当地华侨华人自己组织的足球赛事。在这个名为鑫科2015“国庆杯”足球邀请赛上,最让笔者惊讶的是华人社区中老人的加入。球员中,年纪最大的达68岁,很多都能够连续打满25分钟的几个半场。55岁的老华人黎锦威,连续打满3个半场,帮助球队获得社区组第二。没能进决赛,他和老友坐在笔者旁边,笑呵呵地看起留学生组的比赛。笔者问这些老人为何有如此精力,他们说因为有自己的业余联赛,这并不算什么。

  经过深入采访后笔者才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足球赛背后,其实有当地华侨华人、志愿者、足球爱好者、足球组织、政府等多方面多年潜移默化的积累:球员大多来自一个拥有近30年历史的“多伦多华人足球总会”的组织;4块场地向当地政府租赁;场上裁判,场边边裁和教练,场下的拉拉队、球童、主持人、组织者等,均是来自附近社区的志愿者;观众则是自发前来的社区居民。整个赛事完全是华侨华人自筹、自办,但秩序井然,气氛热烈。

  这样一个在加拿大或许很普通的赛事,在国内不耗费一番人力物力,恐怕实难落得个圆满结局。不说别的,我们到哪里去找那些年逾六旬仍能上场的老人?或者说,如果踢球的老人也可以培养的话,我们又到哪里去找这些可供训练、比赛的场地?

  我们老是在感叹基础设施差、人口基数低。那真正探索、强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法律、法规保障,基础设施保障的实践,又有多少呢?

  问题的关键,恐怕还得从条件和观念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客观条件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去年底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截至2013年底,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不足美国的1/10,日本的1/12。这里面,如杨扬等多位人大代表多年呼吁的“大型竞技场馆多、可供普通居民体育健身的场地少”、“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多、但公开开放的少”等问题,都是困扰群众体育活动发展的大问题。

  在加拿大,每个城市几乎在每个社区都有足够的足球场、网球场、游泳池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即便是专业球场,按照使用目的的不同(如分为商业、学生训练、居民比赛),收费也会向公共性倾斜。

  其次,培养健康的体育观念需要群众迈出运动第一步。如果不是真爱,笔者很难想象,在拥有70多万华侨华人的多伦多竟有300多个社团,其中很多还是足球社团。

  例如1989年成立并运营至今的“多伦多华人足球总会”,这个由超过1000名注册的球员和工作人员参加的华人球迷组织,目前运营着足球训练营(5—18岁的孩子)、男子足球联赛和黄金联赛(40岁以上参与)三项赛事。

  黎锦威和他的老友,每个周末只要有时间,都会和来自当地、非洲、南美的老人一起踢黄金联赛。收费则是每年50加币(约250元人民币)。按他们的话说,完全是喜欢,所以才会花心思和汗水参与其中。

  或许应该这样预想,只有当国内的老人、年轻人、孩子都能在一个场地上踢球,并能够做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时候,我们离世界杯,方才不远。

 

(责编:赵英梓、林露)

体坛热点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4.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708米!开始…
  5.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