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体育专电(记者石昊一)过去的两天,2015年凯乐石全国攀岩希望之星总决赛在上海体育场攀岩运动中心举行,来自全国报名参赛的70支代表队在难度、速度、攀石三个项目上进行了角逐。
上周末,京畿地区持续几日的降雪使气温骤降、交通受阻。然而这样的天气没有阻住“户外”运动拥趸的足迹,踏雪徒步、雪地骑行……“户外”运动的热度不减反增,在寒冷冬日里焕发勃勃生机。
井喷式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普及推广攀岩运动,中国登山协会从2009年开始举办“攀岩希望之星”系列赛事。
“‘攀岩希望之星’的活动起初三年只有10个城市参与,2012年有20个,13年50个,14年88个,到了今年就猛增到了158个城市承办。”中国登山协会经营开发部主任丁祥华说。
冬季不得不提的运动是滑雪。
“万龙前年的客流量约6万人次,去年是11万。按照目前的情况估算,2015-2016雪季可能将接待超过20万人次来滑雪。”张家口万龙滑雪场董事长罗力说。之所以会有这么巨大的变化,在罗力看来,申冬奥成功是主要原因。
丁祥华说:“越来越多的人观念转变,参与到户外运动中来,‘户外’的社会需求正在井喷。”
“户外”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忙的时候我一周也最少运动两次,一次是找一天晚上跑步,再就是周末抽至少一天出去活动,骑车啊登山啊游泳什么的。”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讲师韩菁博士说。
韩菁老师是一个“爱玩”的人。今年,她年初在河北崇礼的滑雪场里“泡”了二十多天,带着儿子去了趟日本滑雪,五一假期参与库布齐沙漠穿越活动,暑假去环青海湖骑行并攀登了四姑娘山,国庆去骑行草原天路,还跑了2015北京马拉松。
提及为什么会对户外运动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韩菁老师说:“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人们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拷问自己。与竞技体育不同,这里没有什么竞争,不需要跟谁比。更多是与自己抗争,去自己琢磨,克服自己的问题。”
在活动中,同行的伙伴共同生活、互相合作帮助,交往极具融入感与归属感。一群爱玩的人聚在一起便有了圈子,在圈子里交朋友、约活动,就有了更多的同行者。长此以往,参与户外活动,去见见老朋友们,就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户外”其实是一个宽泛而模糊的概念。天上飞的滑翔伞、蹦极,地上跑的徒步穿越、单车骑行,水里游的冲浪、浮潜,还有野营攀岩、登山探洞等等都可以归入“户外”的范畴。多样化的选择营造了数不清的“小圈文化”,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
中国登山协会户外运动部主任张志坚评价说,户外运动不完全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它是由旅游、文化、休闲、运动等元素聚合的多位一体的活动。
张志坚称,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直接参与过户外运动的人数超过一亿。“户外”的生活方式已渐渐为人们熟知、接受、认同。
从事业到产业,让“户外”热缓解“冬日”寒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文件)。
“山地户外的快速发展自2005年起一直是由社会和活动主导。国务院46号文发出后,政府入场后会侧重于设施主导。”张志坚分析认为,活动与设施双重主导将成为户外体育产业发展的“双引擎”。
今年9月,国家统计局公布《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进一步细化了体育产业的统计类别。
丁祥华说:“事业发展推动产业发展,作为管理机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做好产业调研的基础上,做好服务、引导与规范。”
关于政府在推动滑雪产业中的作用,中雪众源咨询公司董事长魏庆华说:“提供政策、做好基础保障是最需要的,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除此之外,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提升管理水平,将“数量发展”提档转型为“质量发展”也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魏庆华说:“中国目前登记在册的雪场有七百余家,然而真正配套设施完善、成体系能够提供良好服务的不过二、三十家而已。”
22日,崇礼暴雪,令人好奇的是万龙滑雪场的数十门“雪炮”(造雪机)在风雪中仍运行着。“前一阵子温度高,雪道上没挂住,现在重新做一下。”罗力解释说,“我就是要做出最好的粉雪,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最好。”
愿“户外”热能够为寒冬里的人们带去蓬勃的暖意,愿“户外”热可以给经济新常态带去一丝盎然生机。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