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深V》系列评论
郑轶:女排求变才有戏
每年此时,当其他项目相继“冬歇”,全国女排联赛却到“拼刺刀”之时。元旦3天,四强球队捉对厮杀,力求在5战3胜制的半决赛占得先机。相比于上海队对江苏队的两场完胜,上届冠军八一队与“九冠王”天津队的这场“宿敌之战”,更加跌宕起伏、惊心动魄。首战1:3,次战3:0,八一在自己的两个主场拼下一个艰难的平手。
在全国女排联赛的20年历程中,天津与八一的交锋总有一些特殊的意味。当年,在上海女排豪取“五连冠”后,正是八一队、天津队的崛起,重新改变了女排联赛的格局。自2002—2003赛季开始,这两支伯仲之间的劲旅,屡屡上演联赛决赛、全运会、全国锦标赛的“压轴戏码”。而天津队也彻底变成八一队的苦主,“逢津不胜”的怪圈令人唏嘘不已。直至恒大、浙江等队冒尖,女排联赛步入“新战国时代”,一度实力下滑的八一队重归顶级,曾如日中天的天津队走下神坛,此消彼长之间,这对多年的宿敌而今再次站上同一“冲刺线”,颇有一种轮回之感。
某种角度而言,天津与八一的交锋,也见证着中国女排的兴衰走势。当初“军津争霸”,几乎与中国女排的复兴同步。八一围绕赵蕊蕊的明星战术,天津队的小球串联、防反体系,都曾被活用为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的法宝。而陈忠和麾下的“黄金一代”,也有多名出自津、军的核心主力。不过,从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女排步入新老交替,尽管三易主帅,但依然难以挽回步步下滑的颓势。而在联赛,贵为一方霸主的津、军两队,在国际化的恒大女排面前,也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这种反差,与其说是球队实力与状态的下降,倒不如归结为一种“落伍”——在训练方法、打法战术、选材用人、伤病控制等关键问题上,倘若不能适应国际发展趋势,被超越、被压制也就在所难免。而今,无论是国家队在郎平的带领下重返巅峰,还是津、军等老牌劲旅的回暖,无不是顺应潮流而动、与时俱进变革的例证。
理念的变化,将引发连锁反应,这不只体现在球队和战绩上。中国女排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以往多年联赛却不温不火,甚至屡屡遭遇冠名裸奔、观众冷清的尴尬。而今,各队对引援态度的转变、打造明星球员的力度、大胆启用新人的做法、赛事宣传方式的创新,不仅增强了比赛的精彩度和观赏性,积攒了更多人气,无疑也将成为助推排球联赛真正职业化的积极因素。一枝独秀不是春,对于女排联赛,曾经的“津军争霸”早已远去,当更多的新势力涌现,这何尝不是中国排球的幸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