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之美 不会被“机器”摧毁
人工智能赢了。“阿尔法”在普罗大众面前证明人工智能已经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深度学习的能力,在未来的现实领域中都有着广阔的施展空间;而第四局中它疑似因为“bug”而输掉了唯一一局,既为设计者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也是对人工智能稳定性的一次及时的警醒。
围棋也赢了。新技术可以击败顶尖的人类围棋高手,也可以催动这项古老的头脑运动获得新生。19年前,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被IBM的超级电脑“深蓝”击败后,国象不但没有像很多人预期的那样“一蹶不振”,相反却“变本加厉”地涌现出了200多名大师级选手,比赛的数量也增加了一倍。
同样的故事可能发生将在围棋身上。以柯洁为例,这位19岁的中国天才棋手在“人机大战”的短短几天内,社交媒体的粉丝从2万不到飙升到了近50万,柯洁极具“网红”特质的语言风格,固然使他成为个案,但“人机大战”给围棋界的全方位的推动仍然可观。比如几个围棋直播平台的用户数,就出现了巨幅的增长。接下去,“阿尔法”的对手很可能会是柯洁——届时,中国围棋势必迎来近30年前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11连胜之后最大的一次“涨粉”。
这次“人机大战”,看热闹的旁观者固然是多数,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人,会因此真的就此一见倾心,走入围棋的世界。就像当年,“阿尔法之父”哈萨比斯是受到“深蓝”击败卡斯帕罗夫的鼓舞,决心开始围棋人工智能的研究,同样也有不少大师,是因为那一战而追随卡斯帕罗夫投身国象。
其实,新技术早已在中国成为围棋的催化剂。柯洁、江维杰、时越等一大批90后的世界冠军之所以能够“超车”,就得益于网络围棋平台带来的大量低成本对弈的锤炼,过去棋手一年下的棋,他们三个月就下完了。
“阿尔法”的实力,尤其是在领先形势下的压制能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世石赢得人们的尊重,也不只是靠那一局的逆转,更是因为李世石贯穿五番棋始终的多种尝试,充分展示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而第四局第78手的“神之一手”,更是为未来的“人机之战”埋下了一个美妙的伏笔。
围棋之美,不会被“机器”摧毁,相反却会因为“机器”的加入,而变得更丰富,更为熠熠生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