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深V》系列评论
薛原:三问CBA脱胎换骨
一问:四川的总冠军成色如何?
在CBA成立迄今诞生的五个冠军里,四川队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他们从草根起步,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合了一把牌,进入季后赛以后王炸不断,最后登顶成功。在CBA,这种“速成”的路数并不鲜见,但能够发挥到极致的,只有四川。
至于如何评判这种“速成”,在现阶段,没什么更多可以指摘。四川队最强悍的重武器三外援不是只有他们一家在用,也不是只有这个赛季在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总决赛的第四、第五场中,恰恰是四川队的本土球员担当了奇兵的角色,也碾压着辽宁队的反攻。这说明,即便拥有三外援,整体实力的均衡依然是一个夺冠阵容不可或缺的。从这个角度看,四川队挖潜老将、捏合阵容的功力,在CBA中其实也名列前茅。
当然,四川队速成式的脱胎换骨,的确映衬了CBA整体竞争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受困于本土球员成长不够以及流动不畅,联赛的核心竞争力更多来自于外援。四川队夺冠是CBA现有体系和规则之下的果而非因。他们可以也应该去尽情享受胜利果实。至于成因为何,最该思考的不是四川队。
二问:辽宁的亚军命真是宿命?
其实,八一队当年独步天下时,辽宁队才是更有悲情色彩的亚军。因为那时的总决赛与今天相比毫无悬念,某种程度上看,八一预定冠军,辽宁只不过是和其他球队在争夺亚军而已。
谈到辽篮底蕴,谈到球队气质,谈到临场应变,辽宁队的亚军命运在不甘和无奈中盘旋。也许,正是因为辽宁篮球的“底蕴”,让他们过早背上了证明自己的包袱。首战拿下四川后,登顶的念头更被迅速放大。而意外发生的场外因素,投射到球员身上、比赛之中的是更多焦躁。历数CBA的冠军,从八一到广东、上海、北京,如果辽宁夺冠,他们是证明本土球员将撑起联赛塔尖的最好代表。但从总决赛的走向看,这层窗户纸非但没有被捅破,还有越糊越厚之感。
辽宁队的脱胎换骨,需要从心开始。
三问:CBA能绑定利益共同体吗?
总决赛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群殴搅得支离破碎。赛事运作的粗糙和随意,是引发群殴的直接因素。再往深处探究,已经说了若干年的联赛利益共同体,依然是镜中花水中月,遥不可及。在各种不同利益诉求交织下前行,各方能够去争取和抓紧的,只有眼前利益。联赛的整体规划、制度设计、乃至品牌文化的塑造,都变得无可无不可,眼前够用就行。这也让联赛在事实上的四处漏风中运行,一旦风吹草动,就成兵荒马乱。
拟议中的CBA公司和已经成立的中职篮公司,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局面。两个公司的主体都是各家俱乐部,但到底是前者还是后者能将俱乐部和中国篮协的利益统一起来,还是一片僵局。篮球改革的目标有共识,实现的路径却歧路多多。说到底,还是利益的划分和绑定最为敏感,也最为棘手。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结构性改变,CBA的脱胎换骨,只是吵吵嚷嚷而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