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明晓:地方体育产业发展要抓大也不能放小
人民网北京5月9日电(张帆)自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以来,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国家体育总局近日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也对体育产业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与任务要求。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鲍明晓今日做客人民网体育频道《体育+》访谈节目解读时建议,地方体育产业发展要“体育+”和“互联网+”两条腿走路,对于体育产业投资要抓大也不能放小。
对于地方体育产业在“十三五”时期如何扩大规模、持续发展,鲍明晓建议,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一定要和省市、地方的经济发展阶段契合,要两条腿走路。首先做“体育+”:要发展一个地区的体育产业,不是体育部门单兵突进去做,而是要把体育加到旅游、教育、医疗、卫生、养老,让各相关行业都一起来发展。其次是“互联网+”,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让体育经营的所有平台,包括场馆、设施、社会体育组织、硬件的APP和智能硬件,形成一个支撑体育产业发展的更好的技术平台,来方便消费者、锁定消费者,这个很关键。从地方来说,“体育+”和“互联网+”两条腿都要走路。
在谈到目前众多资本蜂拥而进体育产业领域,鲍明晓认为地方要抓大也不能放小。他解释说, “46号文件”出台以后,BAT等一些大资本都进入体育产业,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现象,但也有一些担忧。体育产业的发展从投资的角度上有两类投资人,第一类是战略性投资人,像BAT这样的大资本,着眼于中长期的发展,不求短期的财务回报;第二类是财务投资人,财务投资人是什么概念?投一百万,一年就可以回本,两年三年就可以挣钱,尽管投资额不大,但是可以永续经营。“全国体育产业要真正发展起来,还是要靠千千万万个财务投资人。我们希望各地在发展体育产业的时候,抓大没错,但千万不能放小,抓大不能放小,这样体育产业才能形成全社会的网络,支撑体育产业可持续的发展。”
对于政府在地方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张林认为政府关键是把政策制定好、把环境营造好,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更多的市场主体来到地方,也为本地人和外地人的体育消费提供良好条件。“体育产业说到底是一种机制,要根据当地自身的体育基础、自然禀赋和社会人文条件,把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赛事做好,形成当地自身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