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动中国”活动让俄罗斯留学生拉夫感触很多——

因为篮球,我有了一帮新朋友

本报记者  郑  轶

2016年06月21日08: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站在篮球场上的俄罗斯小伙儿拉夫,俊美得如同普希金笔下的少年,打起球却自带非凡的气场。面对大个球员的防守,他先一个试探步,然后轻巧地跳投,三分球命中刷起的篮网像水花一样美妙。

  日前,在第二届“留动中国——在华留学生阳光运动文化之旅”东北赛区三对三篮球赛,25岁的拉夫成了场上被呼喊分贝最高的“明星”。他带领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代表队,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以不败战绩夺得冠军。“这是最好的礼物!”即将研究生毕业的拉夫,赛后兴奋地猛拍地板。

  拉夫的家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从幼年开始,他就痴迷于运动,篮球、足球、潜水等无一不精。等身高蹿到1米93,拉夫被选入莫斯科中央陆军青年篮球队,但两次意外的腿部骨折,使得他的专业球员生涯戛然而止。“遗憾吗?我觉得不。体育不只有一条路,我享受的是每一个投入、流汗的瞬间。”

  4年前作为交换生,拉夫第一次来到中国,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尽管当时语言不通,但体育成了最好的“媒介”。哈尔滨工业大学篮球队的孙志鹏,至今记得与拉夫在球场上的相识,“他受过专业训练,一出手就很厉害,我们平时一起打球一起玩,很快成了好朋友”。

  本科毕业后,喜欢中国文化的拉夫再次回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读工商管理研究生。此时的他,早已告别了磕磕绊绊的中文,甚至还学会了一点“东北腔”,但不变的依然是体育带来的乐趣。在哈尔滨,拉夫和十五六个留学生组织了一支篮球队,一起打冰城超级联赛。“大家并不怎么在乎成绩,有机会跟中国学生较量一下球技,特别有意思。”

  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像拉夫这样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体育已成为他们融入中国、结交新朋友的一种方式。这种沟通,不只带来体魄的强健,也创造了更多“化学反应”。此次备战“留动中国”比赛,拉夫和蒙古队友钢巴特、塞克以及中国队友孙志鹏磨合了一个多月,“在场上我们都用中文交流,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体育让我们成为一个团队。”

  “如果没有‘留动中国’活动,我和其他留学生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许多留学生可能是短期交流的,通过这种有趣方式,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等回国后会是一生中难忘的体验。”当“留动中国”东北赛区落幕时,拉夫说了一句挺有哲理的话,“这个世界,体育就是最好的语言。”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21日 15 版)

(责编:张帆、杨磊)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