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帮新加坡“蒙”了个世界冠军
——周树森新书《乒乓不了情》自述详情
作为人民日报的乒乓记者,近水楼台,先睹为快。我成了著名乒乓教练周树森传记式新书《乒乓不了情》的尝鲜读者,一个京沪高铁的短差往返,读懂了这位年逾古稀老教练的乒乓情缘。读者可能不知晓周指导曾率领北京队豪取全运会三连冠,打造了10年中国乒坛的北京时代。说起2010年莫斯科女团决赛,一定印象深刻。正是周树森指导新加坡女队让中国女乒尝到了“靠边站”的滋味。有人狭隘地说周树森是“叛逆”教练,在我看来,他是很有水平的国际职业教练。
周指导的《乒乓不了情》(Tabletennis is my love forever)用了近50页,详细披露如何实现了“在新加坡终圆世界冠军梦”。2010年,笔者恰在莫斯科采访世乒赛,在现场目睹记录了中国女乒意外失利的整个过程。赛后,周树森对我说,“赢了中国队是蒙的!”书中披露,新加坡的记者打电话给周导问,怎么能说赢中国队是蒙的?周导回答说,新加坡的记者对汉语词汇的理解还不够,不懂什么叫“蒙”,蒙的含义太广了,有百分之百把握赢不叫蒙,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把球打着了,打过去,打赢了,可以称之为蒙赢了,搏杀一下,搏不到,可以叫蒙不着,归根到底就是说这件事有偶然成分,所有叫蒙。记者当时听到这个“蒙”字以为,周导还有一层谦虚的意思,给中国队的教练和队员留足面子,声称“再打100次也不见得能赢中国队了。”
其实,新加坡乒总三顾茅庐聘请周导出山执教新加坡算是“蒙”对了。为什么新加坡队员备战莫斯科世乒赛着了魔,周导主导备战是关键。周导用几十年的执教经验把几个新加坡主力队员的心理状态,调整的最佳,加上临场指挥,才有可能、有运气“蒙赢”了中国队。
周导执教新加坡4年,对中国与新加坡管理方式不同的感悟和思考,笔者认为很有价值。中国培养运动员的举国体制与新加坡的运动员管理机制不同。中国专业队沿用了几十年的体制还是前苏联的那一套,现在推进体育职业化需要改良。比如教学双方的关系,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师徒关系,而职业体育不完全是师徒关系。师徒关系讲究一个“情”字,但很多时候“情”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中国的速滑大腕王蒙,与领队、教练有矛盾,游泳名将孙杨与教练“不和”,运动员的素质需要提高,教练和领队的素质也需要提高。专业队的教练说话是圣旨,你不听我的就会怎样怎样,教练好像掌握着运动员的命运,职业运动员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当然,“情”是中国的传统,好的可以继承。不要徒弟不听师父的,一点儿小事就矛盾激化,说翻就翻。从教练角度看,该放手的要放手。
教练与队员在技术、战术上有冲突,周指导会告诉球员“以你为主”,比赛输了教练负责。然后再帮助队员弄明白为什么输,要你明白教练说的对。周导感觉在中国当教练,又像是做家长,甚至是保姆,队员的吃喝拉撒琐事全管,管的太严也有不少弊端。新加坡的队员备战大赛该训练训练,该回家回家,教练和队员都严格自律。出国比赛,队员的英、德、日语全能对付,什么机场换票之类的事情,队员会照顾教练。“海外乒团”球员的精神状态、训练环境、承受的压力,从周导的书中可见一斑。
说《乒乓不了情》可读,因为主人公颇为传奇的乒乓生涯,生动记录了 “国球”发展壮大的一个侧面。说周指导是国际职业教练,因为他当了一辈子教练,在国内什么冠军都拿过,培养的运动员包括奥运冠军都拿过。他以新加坡为平台,在世乒赛、奥运会等世界大赛亲自上场指挥取得佳绩,体现了个人价值,“这辈子教练没有白当。”莫斯科世乒赛的决赛场,还有戏剧化的人物冲突背景,中国队上场的3名队员中,丁宁和郭焱都是周导从小在北京队悉心培养的队员,新加坡的李佳薇也是周指导点头才从北京队加盟到新加坡。这场“中国一队”与“中国二队”的较量,周树森完全是持职业教练的心态,老谋深算,知己知彼,给自己的女弟子们上了一课。国乒金牌教练李隼说得好“拿世界冠军是老天给他的回报”。北京奥运会上,周指导有张怡宁等7个学生参赛,张怡宁、李佳薇、王晨和吴雪占据了女单八强的四席,这也是周指导的骄傲。
周树森传奇的乒乓大家庭在中国并不少见,乒乓一家人的故事和经历,令人回味,给人启迪。了解国乒历史,认识掌握乒乓球运动规律,中国人能够保持多年的乒乓王国的桂冠,着实不易。总结中国乒乓球成功的经验,提炼中国乒乓球的精神财富,周指导几十万字的自述,相当珍贵,《乒乓不了情》是本难得的教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