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2016北京国际马拉松

北京马拉松 高标准、再提升

2016年09月18日08:28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原标题:北京马拉松,高标准、再提升

  9月17日,参赛选手从起点出发。当日,2016北京马拉松在北京举行。 新华社记者孔卉摄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体育专电(记者汪涌 韦骅 肖亚卓)从天安门跑向“鸟巢”和“水立方”间的奥林匹克景观大道,北京马拉松的这一精彩线路,17日吸引了3万名选手迈开脚步,并吸引了数量更为庞大的观众,通过电视直播等方式关注这项国际田联金标赛事。

  今年已是36岁的“北马”,历经时光打磨,光彩夺目。地标式的线路、媒体的高关注度、赞助商的重金投入,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马拉松爱好者的热情参与,使其成为中国路跑运动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

  奥运城的经典赛事

  17日清晨,北京地铁一、二号线上涌入了一群又一群人。他们大多身穿有着号码牌的专业运动服,脚踏专业跑步鞋,当然其中也偶有奇装异服的“另类”。“跑友”——是他们共同的标签,他们要赴一个属于自己的盛大节日——北京马拉松。

  这项国内标志性的马拉松赛事今年已踏入第36个年头。3万名跑友齐聚北京,用脚步丈量这条长度42.195公里,从天安门广场到“鸟巢”的经典赛道。

  而这一切,在三十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当1981年首届“北马”鸣枪开跑时,一共只有80余名选手参赛,选手们从天安门广场出发,经西单、五棵松至古城后再折返回至天安门广场,使用比赛线路图还是手绘版本。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马拉松对大部分的国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北马”主办方为吸引更多人前来,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延长关门时间,增加半马、十公里、迷你马拉松等门槛更低的项目培育市场。1996年,“北马”参赛人数首次突破1000。两年后,超过上万人参赛。“北马”由专业化向大众化的发展初见成效。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和举办,极大激发了国内大众对于运动的热情,而路跑就是受益最大的项目之一。已有深厚积淀的“北马”成为国内众多马拉松爱好者追逐的热点。报名参赛人数不断增加,从2014年开始,主办方不得不采取抽签的方式发放名额。

  2015年,“北马”又做出一个大胆尝试,仅设全程项目,然而依然抵挡不住跑友们的参赛热情,3万个名额吸引了全球63118人报名。今年,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共有66576人递交了申请,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有机会站到天安门广场起跑。

  从赔钱赚吆喝到“不差钱”

  据北马组委会市场开发人员分析,“北马”创办以来,前30年几乎都是在亏本运营,但通过积累,慢慢确立了传统品牌形象。2012年以后,随着路跑运动在国内日渐风行,再加上精心设计的线路、首都传播资源聚集等优势,蓄力多年的“北马”也迎来火爆场面。

  从赔钱赚吆喝到“不差钱”,“北马”的这36年浓缩了中国的巨大变迁。而在这巨大变迁的背后,是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群众健身意识的提高。尤其是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人的体育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上奥运会留下众多世界一流的赛事举办人才和经验,使其在全民健身热潮袭来之际,所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得到释放。

  “北马”冠名赞助商、北京现代汽车董事长徐和谊介绍,北京现代连续第六年赞助“北马”,这也是北京现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六年。通过赞助体育赛事打造的各种体育营销活动,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诸如马拉松等体育运动中,实现了双赢。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一个体育品牌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市场考验才能确立其江湖地位。“北马”作为一个成熟赛事品牌,赞助踊跃,市场化运营程度高,已搭建起成熟的市场开发体系,无需政府直接资金投入。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更是为这座城市的体育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

  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孙学才认为,“北马”为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同场竞技提供了舞台,为世界跑者多元文化交流打开了窗口,展现了北京充满活力、创新包容的城市形象,进一步增添了这座奥运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再提升需内外兼修

  面对未来,“北马”需要内修和外延双向发力。

  内修,指的是“北马”不应仅仅满足于当前赛事的良好收益,而是要在多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提升,使马拉松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要为跑者和赞助商提供更细致周到的服务;提炼赛事的核心价值观,更深入发掘马拉松博览会的价值和作用;打通马拉松产业链,将品牌价值最大化,组建训练营、迷你赛以及和跑团进行更深入互动;与世界其他知名马拉松赛进行资源互换,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等。

  外延,则是要充分发挥“北马”经典品牌赛事的作用,进行品牌和管理输出。例如,今年“北马”开赛前宣布将与武汉马拉松进行深度合作的集约化经营值得关注。

  据中国田径协会提供的数据,去年全国马拉松等路跑赛事经历了从51场到134场的跨越式发展,而今年上半年就达到190多场,跑步人群也在不断增大,继续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同时,比赛也面临办赛水平良莠不齐的挑战。“北马”应充分利用资本、品牌、人才等多种手段,进行整合,承担起引领“路跑热”提质升级的使命。

  丁熠晨是近年来“马拉松热”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之一。他2012年初创立了恩贡(上海)文化发展中心,主营业务为中国境内路跑赛事外籍职业运动员的邀请。作为一名职业经纪人,丁熠晨对“北马”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项比赛想要吸引高水平选手参加,除了奖金额度之外,还要考虑很多其他问题,比如好的天气条件和赛道条件会更加有利于选手出成绩,有时马拉松比赛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微小差异都会造成成绩上很大的区别。”丁熠晨说,“运动员参加比赛一方面是想拿冠军奖金,一方面也是要提高自己的最好成绩。因为2小时07分的选手出场费是一个价,2小时06分的选手出场费又是一价。如果一个比赛各方面条件特别适合出好成绩,那对运动员就会更有吸引力。”

  在他看来,波士顿、伦敦、柏林、芝加哥、纽约、东京六大国际知名马拉松赛就是六张金灿灿的国际名片,体现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体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向世界展示这个城市和国家的魅力和国际影响力。目前国内众多的马拉松比赛中,真正有潜力向“国际六大”发展迈进的并不多,“北马”是当仁不让的其中之一。

  丁熠晨认为,城市的知名度是吸引高水平选手参赛的重要条件,目前的国际六大马拉松赛无一不是在世界知名的大都市举行的,相比之下国内有条件与之抗衡的只有北京和上海的两场马拉松赛。特别是“北马”每年的起点都设在天安门广场,对赛事的品牌文化和影响力的提升作用是国内其他赛事无法企及的。而在这一点上,“北马”再次走在了引领示范的最前沿。

  组建了一年的首都媒体跑团拥有30余名酷爱长跑运动的资深媒体人。他们中的19人参加了今年的“北马”并全部完赛。这些在一线采访过众多国内外马拉松赛的媒体人完赛后,在微信群里讨论时认为,多元化的中国马拉松,需要“北马”树立清晰的行业标准下的个性化开发,这也考验着中国马拉松经营团队的水平。

(责编:胡雪蓉、杨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