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综合

听"过来人"讲述达喀尔拉力赛的幕后故事

王笑笑
2017年01月06日08:19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魔鬼赛程”中的另类生活

新年伊始,有“世界上最残酷比赛”之称的第39届达喀尔拉力赛于当地时间1月2日在南美大陆开幕。本届赛事赛段总长近9000公里,车手们需在13天中经受高温、大雨、沙地、高海拔等多重考验。

昨天,比赛进入第三个比赛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最优秀的领航员之一、曾3次征战达喀尔拉力赛并取得过当时中国车手最好成绩的廖岷,请他讲讲达喀尔的那些幕后故事。

衣:用打火机点不着

参加达喀尔比赛,车手穿的连体比赛服是用特殊防火布料制成的。“赛车因为储油量大,一旦着火非常危险,因此比赛服能防火是最重要的功能。”廖岷介绍,比赛服可以保证车手身处大火中几十秒仍安然无恙,“比赛服你用打火机都点不着。”

如此高科技的服装,自然价格不菲。好的赛服,要一两万元人民币一件,很多车手还专门去欧洲的工厂定制,这自然比量产的更贵一些。车手在比赛服里面穿的类似于秋衣的内衣、长及膝盖的长筒袜以及面罩、手套等,全部都是防火材质,每件售价都在500元至1000元之间。“上赛道必须全副武装。这就跟平时开车系安全带一样,危险可能一辈子碰不上,一旦碰上就是要命的。”

现在南美洲正是盛夏,戈壁沙漠地带气温超过40摄氏度,而赛车为了性能考虑往往不装空调。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穿着厚重的比赛服一开就是几百公里,自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廖岷说,比赛时车手极度专注,其实根本感觉不到热。但赛后往往发现,内衣上已经结了一圈圈的汗碱,“衣服都硬了,一抖就掉渣儿。”

不过,由于水资源有限,营地并不提供洗衣服务,绝大多数车队也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每天觉都睡不够,你会用休息时间洗衣服吗?”廖岷笑说,“那种情况下,就顾不上脏了,第二天穿上继续跑。”

食:自备榨菜方便面

廖岷介绍,达喀尔比赛的车手报名费中包含约700欧元餐费。组委会会为车手提供路上餐包以及营地餐饮,但由于多是西餐,许多亚洲车手吃不惯。“赛前我们会到当地的亚洲人开的超市买榨菜、方便面,这可比牛排美味多了。”廖岷说,榨菜在赛时更是“神器”,既补充盐分又提神,“就当零食吃,有时一天能吃两包。”

达喀尔比赛通常清晨发车,正常情况下赛车于傍晚回到营地,遭遇事故则可能后半夜才完赛,因此路上补充能量很重要。组委会发放的餐包根据人体所需科学配比,每份有两块砖头那么大,里面是十几样封装好的食物:三明治、肉罐头、沙拉、水果、巧克力、芝士……内容常换常新,在不同国家也会体现当地特色。

比赛中争分夺秒,车手很少会特意停下来吃饭。“按时按点吃是不可能的,一般抽空儿吃,几分钟吞完。”廖岷介绍,每天发车后有一段行驶路段,然后才进入计时赛段,多数车手会选择在进入计时赛道前把餐包“解决”掉,“赛时只能吃一些相对方便的,抓起来就往嘴里塞的,比如能量胶、士力架。喝水也是从固定好的水罐里伸出一根吸管,尽量不占手。”

营地的餐厅是24小时开放。廖岷说,其实餐厅更多是休息、交流的场所,“有几座大帐篷,中间围出一块空地,摆着各种实时更新的公告栏。有时晚上点起篝火,可以喝着咖啡聊聊天,放松一下。”

住:临时小镇平地起

一般来说,参加达喀尔比赛的车手不是在车里,就是在营地。面积将近1平方公里、能容纳上万人的营地,划分了维修区、餐厅、洗漱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提供一些生活基础设施,就像临时搭建的小镇。

“这座‘小镇’平地而起,每天移动。凌晨还满地帐篷呢,上午没过完就撤没了,向着几百公里外的下一地点移动。这个过程很震撼。”有一次,廖岷和车手由于种种原因,发车次日上午10时多才抵达营地,绝大多数篷房和设施都已撤走,只剩下自己团队的几个帐篷孤零零地等在那里,“那个场景特别难忘。”

在营地,各支车队需要自己搭建驻扎的帐篷,跟野外露营的帐篷类似,发电由车队后勤卡车负责。营地每天安静的时间也就两三个小时,很多团队会工作到凌晨,清晨大家又陆续忙碌起来。一切顺利的话,在这十几天里,涉赛的人平均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就寝一般是一人一个帐篷,里面有睡袋、防潮垫,“有时地表温度高,人躺着像烙煎饼似的。”

想在营地洗澡?可以,但没有热水。几辆大水罐车把水运来,接上水管,伸进大帐篷,装上喷头,就成了浴室。水流很细,边洗还边提心吊胆,生怕水突然用完。卫生间则是岗亭似的简易厕所,几大排,不分男女。“刚开始会经常‘满员’,随着比赛进行,退赛的人越来越多,就不抢地儿了。”

行:接受救援就退赛

达喀尔比赛的“行”,毫无疑问是开车。比赛不允许事先勘路,车手们每天都要面临未知因素,只能依据路书等有限信息判断该往哪开、怎么开。当遭遇事故,只能靠自己的双手解决。

达喀尔赛道多数处于无人区,根据比赛规则,赛时不允许请求外力维修。车队不能施以援手,联系维修机构也不行,惟一允许的是车手之间相互帮忙。所以,车手们必须自己修车,修不好只能退赛。

组委会有几辆名为“扫尾车”的大卡车,车上幽默地插着一把大扫把,负责救援遭遇事故的车手。但组委会的救援只负责人员安全,价值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赛车,则需要车队自己想办法拖走。“接受组委会的救援就意味着结束比赛。扫尾车看到你有麻烦,会问你需要救援吗,如果你想继续比赛,就要填一张表,这意味着出了意外组委会概不负责。”廖岷说,“参加达喀尔比赛,每天都会面临很多重要抉择。”

行进间,如厕是重要问题。“一般计时赛段开始前会‘清一次零’。赛时谁也不愿停下来,有时一忍就是几百公里。有的老外用导尿管,还有的在驾驶室地板上打个洞来解决。”不过廖岷说,经验丰富的车手很少面临这种困境,“少量、多次饮水,就能够提高水分的利用率,不造成浪费。再加上出汗多,有时一天喝十几瓶水都不会内急。”

(责编:胡雪蓉、杨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