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足管中心筹建职业联盟 中国足球改革迈入正轨
近日,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管辖事业单位申办事项办结通知显示,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简称“足管中心”)已被正式注销,中国足协已成为独立的社团法人,此举意味着中国足球改革稳步深入推进。
足球改革大事记 “去行政化”是核心
这是中国足协正式落实足球改革方案的第一步,据2015年3月公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要求,中国足球要改变中国足协与足管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构架。足协要与体育总局脱钩,不设行政级别,也即“去行政化”。
时间倒回1995年1月,足管中心挂牌成立,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事业单位,对外仍以中国足协的名义,以适应国际上的惯例和联络需要。对内,足管中心又是中国足球协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被赋予对足球运动项目全面管理的职能。而球迷们广为熟知的中国足协,则是联赛的组织管理者,是亚足联以及国际足联的中国代表成员。
在过去的22年里,代表行政力量的足管中心和社团性质的中国足协合二为一,被指“管办不分,政企不分”,运作起来很不规范,弊端多多。《人民日报》曾多次刊文认为,市场与行政的博弈内耗严重,让足球改革无法深化、到位,也让联赛被贴上了“伪职业”的标签。
近年来中国足球水平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国家队在大赛中屡受重创,让管理者痛定思痛,着手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祛除行政管理上的弊端。
2012年2月10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方案》推出。要求将联赛办赛职能从中国足协剥离,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实施。同时,鉴于联赛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社会公益性,办赛与经营也必须分离,分别由不同职能的专业机构实施。
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按照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原则调整组建中国足球协会,改变中国足球协会与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构架”,并明确要求“中国足球协会与体育总局脱钩”。
2015年8月17日,《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公布,明确提出:按照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原则,中国足协要与体育总局脱钩,撤销足管中心,改变其“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构架。
2016年2月,体育总局足管中心摘牌;2016年6月,足管中心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到如今,足管中心被正式注销,中国足协今后将不再具备任何行政职能,角色将由“官办”彻底转变为社会性组织。
筹建职业联盟 期待中国足球早日崛起
足管中心被注销的同时,1月5日和6日,中国足协内部进行了全员述职,对2016年的工作进行总结,这也是第一次以足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述职,颇具历史意义,因为在过去的22年里,都是以足管中心事业单位名义进行的。
对于注销后的人员分流问题,据了解,一部分原足管中心的工作人员将进入体育协会工作,而另一部分则进入中国奥委会工作。按足协规定,原足管中心干部进入足协后需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签约后,这些干部均由原事业单位编制集体转入社保。这也意味着一旦足球改革效果不佳,足协人员将无法重回行政体系之内。
改革后的中国足协,将真正成为具有公益性的全国足球运动领域的社团法人,在机构设置、人员聘用、薪酬体系、外事出访、财务和市场开发、国字号球队教练人选等方面,都有了自主权,并承担起体育部门在足球领域的管理责任,足协与体育总局的一系列配套的脱钩举措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行。
而正在筹建中的中国足球职业联盟,被认为是足球改革的又一关键举措。
据了解,职业联盟是和足协平级的一级社团法人组织,职业联盟将体现俱乐部的主体地位,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的代表都将成为其中一员。联盟下面将设立由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推选的人员组成的联盟执委会。执委会下设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分别组成的负责各自事务的工作组或委员会。此外,联盟还设有秘书处,下设竞赛、市场、财务、技术、法务、人力资源等相应工作部门。
但中国足协作为当前中国足球的实际管理者,在未来如何做到真正放权、真正为足球俱乐部主体服务、让由专业人士组成的职业联盟来管理、运营中国足球,还有待时间检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