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激战正酣

精彩冰壶赛 引得粉丝来

本报记者  季  芳

2017年03月25日09: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年北京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激战正酣。虽然中国队遗憾地没能晋级复赛,但是连续几天的比赛已经为中国女子冰壶队、为冰壶这项运动在国内积累了颇高的人气。

  在赛事举办地的北京首都体育馆,几乎每天都有数千名观众观看比赛。精彩的赛事、专业的组织服务、丰富有趣的互动活动,在北京掀起了一股冰壶热,让更多人认识、爱上了冰壶。

  办赛很专业

  虽然是第一次落地北京,本届女子冰壶世锦赛却称得上具备了奥运水准。

  据介绍,为了保障赛事的顺利运行,组委会派出了120多人的工作团队,从赛事组织、媒体运行、电视转播等多个方面与世界冰壶联合会进行了全面对接。

  “北京此前举办过很多国际赛事,经验比较丰富,这次与世界冰壶联合会的合作,也让我们积累了更多经验。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截至目前,赛事运转一切正常。”2017年女子冰壶世锦赛组委会秘书长邵晓军说。

  从3月1日进馆开始,组委会各个部门便开始了近乎满负荷的工作。由于冰壶比赛对冰面和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工作人员经过了一次次尝试,才达到世锦赛预期的效果。

  冰面环境,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发挥,也是筹备工作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之一。世界冰壶联合会此次派了两名国际顶级制冰师到北京,全程参与制冰环节。组委会也特意从国内选派了12名制冰师,负责赛前制冰、比赛期间冰面维护等工作。

  “他们(世界壶联制冰师)带来了先进的仪器设备,也传授了很多经验,这几天的合作让我们很有收获。”负责制冰工作的马永俊说。

  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思尼斯在接受采访时高度评价了本届世锦赛的赛事组织,在她看来,做好北京冬奥会的冰壶赛事筹备,要从现在起做好专业人员的储备和培训,“世界冰壶联合会将派遣一批专家,比如裁判、制冰师等,对北京冬奥会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本届世锦赛的特许商品开发也非常给力,不仅有吉祥物、徽章,还有马克杯、手机套等与冰壶相关的产品。一些徽章藏友也慕名而来,希望能淘到或者交换到“宝贝”。

  观赛热情高

  3月23日晚,本届世锦赛最后一场排位赛,中国队对阵俄罗斯队。尽管已是晚上9点,但现场依然有很多粉丝为中国队加油鼓劲。观众的热情让中国队老将王冰玉很有感触:“虽然这些年我们的成绩有些起伏,但是有这么多人一直关心着我们,这次世锦赛,又多了很多新粉丝,我们非常开心。”

  来自北京市第二中学的初二学生刘麦,一边看比赛一边在为旁边的同学讲解。“我从去年开始关注冰壶,对规则有一定了解,不过以前都只能是从电视上看比赛。”他说,第一次到现场观赛,感觉十分震撼。

  借助世锦赛来推广和普及冰壶运动,也是组委会对本届比赛的期待之一。“目前北京冰壶运动的普及还是比较弱的。我们也想借助这次世锦赛,在青少年中普及冰壶运动,为运动的推广加一把力。”邵晓军说。

  为了提升比赛的魅力,组委会在部分环节的设计上“加料”不少。每场比赛开始前,两名苏格兰风笛演奏者会身着苏格兰传统服饰,奏出悠扬高亢的乐声,带领参赛各队入场。由于冰壶运动起源于苏格兰,这正是致敬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23日排位赛结束后,组委会更是别出心裁地颁出了最佳观众奖。获奖的是一对来自加拿大的夫妇。两人因酷爱冰壶,已经跟随世锦赛走过了很多地方。本届世锦赛期间,两人每天都会出现在赛场边,并为不同的队伍更换装束,充满异域风情的夸张造型,让他们成了本届世锦赛场边的“明星”。

  “冰壶文化是多元的。”邵晓军说,组委会临时决定颁发一个奖项给他们,就是希望能感谢他们对比赛的支持和对冰壶的热爱,“也希望更多人看到,观赏冰壶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参与促普及

  在国内,冰壶运动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此,本届世锦赛的组委会采取了多项措施,借办赛东风大力宣传、推广冰壶项目,为筹办冬奥会营造良好氛围。

  在场馆南侧观众入口处,组委会搭建了一个展示区宣传冰壶、世锦赛相关知识,同时还设置了一条10米长的迷你冰壶体验区供观众感受冰壶运动。这里自然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趁着赛前和比赛间隙,有的围在展示区的迷你冰壶和仿真冰壶场地旁,有的在趣味展板前拍照留念,玩得不亦乐乎。

  场内,为了让初次接触冰壶的观众看出“门道”,组委会也通过赛前广播和现场大屏幕讲解和普及冰壶知识。不少此前从未看过冰壶比赛的观众对这项优雅的运动“一见钟情”。选手们的精彩投壶,总能赢得现场的阵阵掌声。

  本届世锦赛还组织了部分观众到场观赛,其中多数为在校学生,目的是希望有更多青少年爱上冰壶,推广项目的同时,也为竞技领域发掘、储备人才。

  据了解,世锦赛结束后,比赛使用的赛道将保留4天,用于首届北京市青少年冰壶锦标赛,并让更多的人参与和体验冰壶运动。

  目前国内冰壶运动的推广受限于场馆条件。以北京为例,目前只在怀柔有一处冰壶馆,难以满足市民的体验需求。“要让冰壶运动真正在中国、在北京落地生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邵晓军说,希望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冰壶可以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25日 08 版)
(责编:郝帅、杨磊)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