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中国体育报》

《摔跤吧!爸爸》引发热议

本报记者  曹彧  林剑  王向娜 袁雪婧  王静  实习记者  何青汉
2017年05月22日08:45 |
小字号
原标题:《摔跤吧!爸爸》引发热议

近期热映的印度体育题材电影《摔跤吧!爸爸》引发广泛热议。本报记者采访了包括体育人在内的各界观众,请他们谈了各自对这部影片的观后感和思考。

心中永远要有梦想

盛泽田(男子古典跤国家队教练):这部片子很感人、励志,其中很多内容跟小时候哥哥带着我去训练如出一辙,真实反映出运动员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

联系到本职工作,我想谈的第一个就是爱国心:摔跤运动本身就是一项很苦的体育项目,个人荣誉只有跟国家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变得至高无上,一个运动员也只有为国家奋斗的时候,才能激发更大的潜力,也才有更大的前行动力。另一个则是人才培养的问题:这部电影提醒我们教练员们,只有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取长补短,才能培养出真正高水平的运动员,反之就会耽误运动员,降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李杉(中国国家摔跤队领队):这部电影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不止体育圈,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去看,口口相传,不断发酵,对摔跤项目是很好的宣传,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有更多的人能够知道摔跤、了解摔跤、喜欢摔跤、参与摔跤,这对摔跤项目推进全民健身促进社会推广是个很好的契机。这部电影很多内容对摔跤专业的运动员教练员也会有启发,比如“金牌不会自己从地里长出来”,比如用脑摔跤,战术意识的重要性,比如勇于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等。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带给我们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努力,最终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刘国梁(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世乒赛前的封闭集训期间,中国乒乓球队全队组织观看了这部电影,大家感触很深。作为我们教练员来说,最大的成就就是看到运动员成长,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曾经当过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教练,都以培养出新的冠军为荣,看到弟子们成长是教练最幸福的事。让我欣喜的是,队员们也越来越能理解教练员,封闭集训期间,队员们就为老教练吴敬平举行了生日会,让我很感动。

张国政(中国女子举重队主教练):一个伟大的爸爸在艰苦的训练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女儿想办法创造机会,这和我们日常的训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我们日常训练中,教练员需要不断总结、钻研,心中有理想有目标,坚定不移地去贯彻,才能造就成功的运动员。

奋力赢取人生的金牌

孙亚楠(里约奥运会女子摔跤48公斤级铜牌得主):我看这部影片感同身受,从开始哭到最后。影片里讲的是爸爸和女儿,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我的教练就像我的爸爸。平时的训练非常严厉和苛刻,我也像电影里的女主人公一样开始不理解,但是在自己经历过很多成功和失败后,终于知道了教练的苦心。看完电影,我想说:感谢教练在我出色的时候告诉我不要骄傲,失败的时候依然相信我。另外影片也让我对所从事的项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摔跤带给了我很多东西,改变了我的人生。虽然摔跤运动员很辛苦,但这都是我成长的过程,是我人生中宝贵的经历和回忆。摔跤让我尝到了酸甜苦辣,相信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来。金牌固然重要,但人生的金牌也很重要。

丁宁(乒乓球奥运冠军):我对这部电影中的很多细节很有共鸣,感触良多。结果尽管重要,但在过程中,从失败到成功,再到成功后的不断挑战自己,都值得好好回味。这一过程可能会有迷茫,可能会很痛苦,也有可能经历失败,但那又怎样?运动的精神就是要不断超越战胜自己、永不言弃、不忘初心。

雷声(击剑奥运冠军):这是一部难得的真实、励志的体育电影,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大女儿拿到冠军后,独自离开爸爸去国家队训练,经过了一段低迷期,后来经过努力,重新找回自己的状态拿到金牌。这个过程几乎我们每一名运动员都经历过,特别像我们刚去国外训练比赛的时候,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会不太适应,自己对自己的监督管理也下降了,都会经历一段挫折之后再重新走出来。还有就是最后那场夺冠之战,大女儿半决赛中的对手很难赢,她坚定信念,在父亲的鼓励下战胜了对手。到了决赛,其实对手并不强,但她输给过对手两次,这场比赛是战胜自我的过程。当时她想起爸爸说的,她要靠自己,最终她做到了!虽然表面上看只是简短的一场比赛,但却真实演绎出了一名运动员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历程,非常激励人!

钟天使(自行车奥运冠军):看电影的过程,也成为我回忆自己以往运动生涯的过程,自己的过去也如同放电影一样更生动更立体了。感触最深的一刻是在吉塔拿到冠军之际,整个场馆响起国歌,我的感触在那一刻特别强烈。期待国产体育佳片

李业武(总局人事司副司长):这是一部非常贴近教练员、运动员生活的好影片,作为一个体育人,我感觉非常亲切,从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名摔跤运动员对摔跤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根植于内心的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和情怀。在我们国家也有无数这样的教练员、运动员,我们渴望能看到更多反映他们成长经历和精神的优秀国产体育影片,为体育改革和体育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体育正能量。

魏代顺(总局外联司副司长):影片讲述的故事感觉很真实,演员表演也很自然。虽然中印体制不一样,但运动员成长的过程有相同的地方。作为体育工作者,接触或听说的我国运动员中比电影中的两姐妹更难、付出更多、更令人感动的比比皆是,希望他们的奋斗故事能被更多地搬上银幕。

孙浩然(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对我们而言,热爱生活不是在朋友圈里晒伪文艺照,而是像北大保安那样,或者像《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那样,“燃”一把。好的体育文艺作品弘扬体育精神,锤炼意志品质,展现人性向上向善, 期待我国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体育题材电影。

雪松(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编导):这部电影从体育文化的角度,将艺术的作用力发挥到相当的程度,通过体育项目的形式进行展示,完成了电影人的使命。追求商业、票房和流量文化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电影;这样的励志电影,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电视电影界的人也要不遗余力地从生活的现实中发掘创作,增加文化艺术的感染力、影响力,发挥出文化艺术的时代作用。

史航(知名影评人):这部电影以体育为题材,讲述了一个打破传统的故事。这既是一部歌颂女权的电影,也是一部诠释体育精神的电影。只有尊重所有人权利的胜利,才是无瑕的胜利,没有缺憾的胜利。电影所表达的对权利平等的渴求,恰恰契合了体育精神中的公平精神。反观近些年来国内体育题材的电影,不仅数量少,质量也无法与之相比。中国不少题材都需要进行更充分更深入的开掘。只是这次有了这部电影的参照我们才关注体育题材,这其实很值得我们深思。中国电影只有在各方面下力,才能产出真正的好电影。

彭立(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从技术上说,体育电影拍摄存在一些难度,比如如何体现运动美感等,但从技术环节这些问题都能解决,想拍摄一部体育电影以现在的技术手段看也不是难事。但相比于技术,一部体育电影优秀与否,能否打动观众,关键还是内涵,因此如何挖掘体育内涵让观众产生共鸣,是中国电影人需要攻克的难题。

(责编:赵欣悦、张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