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16全民游泳健身周”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亿万泳者的节日 游泳分享的平台
本报记者 卢 苇
社会影响超过预期
谈到今年的活动,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社会活动部部长江斌波表示,今年是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游泳协会和中国救生协会连续第四年举办“7·16全民游泳健身周”系列活动,不论从活动的覆盖广度、参与人数,还是各地对活动的参与热情等,都超过了预期。涉及江河湖海等公开水域的站点就有近300个,池场馆站点400余个,示范站点总数突破700个,较去年翻了将近一番。
不仅如此,今年的活动中,由各地体育部门主承办的站点数也大大提升。对此,江斌波深有感触:“这一方面说明经过四年的发展,‘7·16’品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各级体育部门对活动的重视程度在逐年加大。很多基层体育部门都积极地使用体彩公益金,给予活动适当资助,真正做到让体彩公益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7·16+”丰富活动内涵
丰富的不仅是站点数,更是活动内容,“7·16+”的影响开始凸显。“游泳+文化”“游泳+旅游”“游泳+环保”等成为不少站点的特色。在永久主会场武汉,组委会就组织参赛运动员参观了全国首个以横渡长江为主题的博物馆——横渡长江博物馆,感受武汉深厚的渡江文化;在全国启动日主会场山东蓬莱,当地政府也为参赛者准备了给力的旅游折扣。
此外,“游泳周”的内涵也在四年中不断发展扩大,从游泳救生扩展到了与水相关的各类活动。在呼伦贝尔海拉尔站,除了传统的畅游母亲河,活动还设置了特色的漂流挑战赛;桂林站也举办了全国漓江漂流活动,吸引了1500余名游泳爱好者参加;广西南宁站加入了水上舞龙;江西宜春站加入了龙舟……
加强青少年游泳救生技能
同时,今年各主承办单位也特别加强了青少年防溺技能指导和免费游泳培训等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游泳周”期间,由各地政府牵头组织的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游泳、救生、防溺类培训数量直线上升,培训人数较去年同期提升了50%以上。
对此,江斌波也坦言,虽然经过几年的宣传和引导,社会各方对青少年游泳的关心和关注有了很大改观,让人欣慰,但我国青少年掌握基本游泳技能和了解游泳救生知识与技能的比例还是严重偏低。“也希望接下来能够和各方继续发挥力量,吸引、鼓励和支持更多青少年走进游泳池,尽快学会防溺水的游泳技能。”
打造交流分享平台
丰富的站点和活动,不仅让“7·16全民游泳健身周”成为一年一度的游泳盛会,更成为游泳分享互动的平台。在全国启动日主会场山东蓬莱,记者遇到了来自江苏无锡的古稀老人陈满曾,今年已经是他连续第四年参与“7·16全民游泳健身周”活动。说起“游泳周”的发展,他说:“以前我们是发愁没活动、没地方去游,现在‘游泳周’的站点越来越多,我们发愁的是时间不够,游不过来。每次游完,我们还会组织队员去站点周边旅游,真正做到体育与旅游结合,既锻炼了身体,又饱览了祖国河山。”
如今,在“游泳周”中,像陈满曾这样的人和队伍都越来越多。江斌波表示,在各重点会场的带动下,“游泳周”不仅站点数越来越多,各地自发的游泳救生活动也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它打造了一个全国游泳爱好者上下联动的交流分享平台。“过去大家局限于自娱自乐,现在除了自己的活动,大家还会去其他站点参与、交流,让‘7·16’不仅成为游泳爱好者的节日,还成为大家分享游泳快乐的平台,真正实现了‘全国游泳一家亲’。”
游泳宣传更加多元
此外,活动的宣传和分享形式也更加多元。除了传统报刊电视,今年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和中国游泳协会还连续第三年与《中国体育报》展开合作。同时,游泳中心和中国游泳协会推出的“泳者”公众服务平台,也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使亿万群众更好地参与进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游泳周”还吸引了更多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等新媒体的加入。仅武汉永久主会场渡江节,一个上午就有14个互联网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吸引了近90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新媒体通过各自的视角,向我们展示出百姓眼中最真实、最美丽的游泳瞬间,也进一步扩大“7·16全民游泳健身周”的影响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