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青少年体育

下一个姚明是谁?30年苗苗杯托起无数孩子大大的篮球梦

2017年08月05日08:47 |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8月5日电(记者李长云)8月3日是第29届全国一汽-大众苗苗杯小篮球赛的最后一天,前一天晚上北京刚刚强降雨,天晴之后水汽蒸发,温度很高,孩子们不畏酷暑挥汗如雨,全倾全力的在球场上拼杀,阵阵呐喊声传出很远。因为2日下午的降雨,有部分比赛调整3日,给赛程带来一定混乱,部分队伍的比赛强度很大。苗苗杯注重体教结合,秉承“让篮球有爱”的理念,努力发展篮球人口,发现和培养更多智能型的“体育后备人才”。记者带着“下一个姚明谁,下一个姚明是如何培养出来”的问题对苗苗杯进行了走访。

“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比较满意,比赛积分全国第五,刚一开始小组赛还是比较艰苦,小伙伴们第一场有点懵,后来就敢拼了,实力差一点那种想赢的心那种拼劲就有了。”湖北武汉钢都小学男篮的队长刘向阳一边擦汗一边对记者说,“将来可能不会从事职业篮球,但通过篮球的学习,通过苗苗杯,代表学校给学校争了光,也给自己一个拼搏的记忆”。一年级就开始打篮球的小队长6年成长的沉稳给记者很深的印象,刘向阳表示自己喜欢CBA的周琦,NBA的韦德。针对记者提问队友里面会不会有球星有下一个姚明出现,小队长说:“小伙伴们出现下一个姚明不可能,出现下一个易建联有可能。”

“我对队员的表现很满意,超出我的想象,小球员们敢打敢拼,和全国各支队伍学到很多互相交流学习,带孩子们吃苦见世面,而不是好吃好喝好玩。”武汉钢都小学的主教练贾辉老师对记者说,“最早06年接触苗苗杯,是去观摩,发现技术考核、身体测试、队伍管理,苗苗杯和锦标主义完全不一样,和其他比赛都不一样,06年在济源的时候齐老师(苗苗杯创始人齐孝序)对各支队伍的管理非常严格,就想以后一定要创造机会参加。09年女队开始,以后每届都来参加。通过和全国各地学校的交流学习,像海绵吸水多学习把各队优点用到我们自己身上,对学校的篮球发展影响也很大,我们从不知名普通小学,到区里市里省里都是知名小学,成为篮球特色校。我们小学校1200人,1200个球,每个孩子都玩球,如果这样培养完全有可能培养出下一个姚明,苗苗杯面对的是各个普通小学,根基广泛底座儿一定要大,而不是只抓运动队,只抓个别队员。”

记者了解到,贾辉老师是全国篮球教育一等奖的获得者,在体育教学篮球教学上取得很好的成绩,篮球教育对钢都小学影响很大,现在通过篮球的训练提炼的“恒”文化,是学校的理念。说到篮球即教育,贾辉老师对记者说,“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没想到篮球对孩子这么大的影响,从家长到各科老师,开始多少都有些不理解,现在成为我们学校的传统,校长领导都很支持,篮球精神对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大家都看得到,现在带队出来,他们的输赢是一方面,重要的是能表现出他们的的风貌,不畏惧敢拼搏,输赢都不是问题。”

第29届全国一汽-大众苗苗杯小篮球赛组委会执行主任齐岳对记者说,“苗苗杯要给孩子们一个大大的篮球梦,可能关于篮球,更重要的是关于孩子们未来的梦想,是让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一种平台。下一个姚明的问题是重要的,但也是基层篮球教育发展之后的自然呈现,没有好的普及和篮球人口的增加,没有更好的方法培养出下一个姚明。同时需要强调,苗苗杯也是给这些优秀基层教练员一个平台一个舞台,比如钢都小学贾辉老师也经常给武汉、湖北的体育老师篮球教练们进行培训及交流,通过苗苗杯的平台,能把把苗苗杯的理念和这些基层优秀教练员对篮球的热爱和心得,传递给更多人,影响到全国,帮助他们的事业有新的成就!现在人力物力有限,还有很多不足,教练员们都很辛苦,他们的成绩需要被社会看到,将来你会看到更多明星队伍优秀的基层教练员在苗苗杯的平台上成长起来。”

“我们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打到强队的时候还是比较累的,我们一共打了10场比赛,没输过!”刚刚赢最后一场球,周围小伙伴开始鼓掌,湖南株洲北师大附校的唐奕坤开心的对记者说,“CBA最喜欢易建联,NBA最喜欢库里”。当被问到小伙伴们的表现,会不会出现下一个姚明时,一脸骄傲的说,“打得非常好,小伙伴儿里没有姚明,我们队里我差不多最高了!”引来小伙伴们一片笑声。唐奕坤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打得越来越好,超越自己!

“孩子们这次出来收获很大,我对他们的表现很满意。”湖南株洲北师大附校的焦伟教练“生活上得到锻炼,在身体上也面对了很大挑战,比赛上这样的温度,这样的天气,打了三场。没有说累,说不打的。很多家长也比较支持,看到这么热的天气看到孩子的表现,都很骄傲。”谈到对苗苗杯的感受,焦伟教练说“我们第三次参加了,每一次参加感觉都不一样,成为会员之后每年暑假都来,训练很辛苦,但孩子们收获很大,成长是全方面的,校领导也很支持。这就是篮球教育,也是苗苗杯的理念。”关于是不是会出现下一个姚明,焦伟教练强调说这么大规模的比赛正在创造一个平台,一个环境,以后不止会有一个姚明出现,我们都是苗苗人,让更多孩子喜欢篮球,让更多有天分的孩子打好球,我们在做的就是这个工作。因为要赶大巴车回驻地,焦伟教练意犹未尽的和记者握手告别。

钱学森曾经提出著名的教育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姚明是中国篮球乃至中国体育的巅峰,是中国体育成就的象征,那么姚明的出现,是个人天赋,以及国家培训培养的综合结果,如何才能培养出下一个姚明?作为中国篮协掌门人的姚主席,可能在整个篮球改革中不免也要提出自己的篮球之问。

如今,在国内的篮球教育市场上,篮球训练营遍地开花,如耐克全亚洲篮球训练营、阿迪达斯篮球训练营、NBA姚明篮球俱乐部、闵鹿蕾篮球训练营等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高质量的硬件设施、专业的培训人员、高质量的教学管理等被品牌影响力较大的行业龙头紧紧握在手中;而它们针对的市场,也是体育消费占比例最高的一线城市。这样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一方面使得大城市的篮球训练营市场竞争激烈,出现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城市甚至边远地区的市场需求又得不到优质的产品,全民篮球教育的普及仍然使命维艰。

如何通过符合中国国情的篮球教育来连接职业与业余的鸿沟,来补足校园篮球体教结合方面的缺陷,以此推动篮球群众基础,推动青少年基层篮球教育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坚守30年的民间赛事“苗苗杯”恰好为普及篮球人口,强化篮球教育,培养专业篮球人才提供了无限可能。30年来,“苗苗杯”以“育人为先,夯实基础,规范竞赛,淡化名次”为十六字方针,始终力争实现体育和教育的有机结合,把“苗苗杯”小篮球赛办成素质教育的“试验田”、学校业余训练新机制的“试验田”,少儿篮球训练科学化的“试验田”,以最大限度的发展篮球人口,发现和培养更多智能型的“体育后备人才”为最终目标而奋进。

如今,随着中国篮球教育大环境的利好和国内专业体育服务的日渐成熟,中国青少年篮球教育正迎来发展的新契机,“苗苗杯”也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也许,下一个姚明就诞生在“苗苗杯”,“苗苗杯”的模式和探索发展,就是中国篮球之问最有可能的答案。

(责编:郝帅、杨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