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中国体育报》

深山玫瑰别样红

——海南琼中女足纪实(上)

《中国体育报》记者 黄心豪
2017年08月21日08:19 |
小字号

午夜过后,万籁俱寂,驱散了白天的暑热和喧嚣的海口,进入了梦乡。但在世界公园足球场,仍能听到教练的指挥声、球员的呐喊声以及足球摩擦草皮的稀疏声……

这是名声早已在外的琼中女足的日常。此时,她们已在夜间进行了三个半小时的训练,也正是通过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多年前少人关注的琼中女足才会一步步登上中国足球的舞台中心,夺得全运会笼式足球比赛冠军!

一丛深山里的玫瑰用自己的努力、坚守,绽放出了绚烂的光彩。

更令人骄傲的是,在8月19日落幕的“哥德堡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中,琼中女足力压各路豪强,再次夺得这项有“小女足世界杯”之称的邀请赛冠军!在这之前,琼中女足姑娘们已连续两次站上了最高领奖台,这次,她们完成了令人敬佩的三连冠!

一支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姑娘们,是如何在足球场上走到今天?让我们细细品来。

为吃饱饭来踢球

汽车穿行在琼中长征镇深山中,碧空万里,太阳映照着山上的槟榔树,让人顿感安宁惬意。但对于新村村民王青来说,这迷人的景色也不过只是景色,他还要在半山腰由一间简陋的帐篷搭成的“家”里忙碌。记者到时,他正赶着鸡、鸭回巢。作为琼中女足队员王慧敏、王敏慧的父亲,谈起两个女儿,王青说个不停。

“家里穷,女儿走出大山去踢球,是好事。”王青说,他们一家五口,王慧敏姐妹前面还有个哥哥,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了。自己平时也出去打散工,农忙时回来务农。“我也是刚知道她们姐妹俩获得全运会冠军,非常高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到琼中县城踢球和读书,她们很可能在这里随便念个初中,然后就嫁人了。”

在琼中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女孩们很早就会嫁人,2016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仅有9713元,如此情况下,想要发展足球,尤其是女足,谈何容易?

足球教师、琼中女足主教练肖山回忆说,2005年底,他和恩师谷中声来到琼中,在琼中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从事足球相关工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他们认为琼中发展男足很难出成绩,而当地的少数民族姑娘一向吃苦耐劳、身体素质好,因此便将突破口选择为女足。

琼中县共有19万人口,黎、苗两族不到9万人,女性人口近4万人,16岁以下的女孩不到5000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两人硬是招到了300个女孩。肖山说,当初招来的队员没有一个是为了踢球而来,大多数人只是因为球队管吃管住,打赢了比赛还会有一些奖金,可以给家里减轻负担。甚至,就连“有鞋穿”这样的理由,对于这些来自偏僻山村里的女孩子也是巨大的诱惑。

教练从300人中,通过身高、体重、立定跳远、30米跑等简单测试最终确定了22人,而她们,就是现在这支琼中女子足球队的雏形。

摆在肖山面前严峻的问题是,作为一支纯草根球队,经费从哪里来?球队日常开销如何保证?对此,琼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有限的财政收入中拨款,县委书记、县长带头捐款,主动拉赞助,这才有了10余万元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2006年2月15日,琼中女足正式成立。琼中中学操场上第一次有了足球“正规军”。这在琼中,甚至海南都是第一次。那时,没人知道球队的未来在哪里。

苦不苦 看看琼中小女足

琼中女足第一批队员组建后,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训练。但她们的第一课并不是学习带球、接球、传球,而是割草。首批队员高禹萱说:“我们的球场上是泥土场,没人打理,草都长到膝盖了,旁边跑道也是土、沙子,每次训练前,都要拿镰刀先割草。”

每天凌晨5点半,女足姑娘们的“足球生活”开始:先是围绕操场跑10圈,每圈400米,然后颠球,熟悉球性,直至两个小时后上课。;下午放学后,16点30分又开始进行运球、传球和停球等基本训练,接着还要在4分钟内跑完800米,直至天黑。;为了在基础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快速进步,姑娘们周六、周日也不休息,而且训练时间还要相应延长。

长时间训练也就罢了,对于姑娘最大的“敌人”还是伤病:由于球场坑洼不平、积水严重、满地石子,很多姑娘都有脚踝骨裂。也正因如此,在割草之外,姑娘们还多了一项任务——捡石头。

肖山说,这群孩子来自大山,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苦,这让他很感动。

当时,队员们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5元,在体能消耗极大的情况下,根本吃不饱。为了节省开支,教练在球场旁边开辟了一块了空地分给队员种菜。姑娘们每天早晨训练完,就要去种菜。几年下来,姑娘们个个都成了种菜能手,地里的茄子、生菜、大葱都长得很好,球队也因此有了更多蔬菜补给。

吃的问题解决了,住还没着落,当时球队连专门的宿舍都没有,只是在一间废弃的课室内摆了20多张床,22个队员,挤在一起。当时天气很热,也没有条件装风扇,住在里面就像蒸桑拿。队员们倒是很看得开,高禹萱说:“让前门开着,后门开着,风就把我们的汗吹干了。”

琼中女足的姑娘们常年在高温下暴晒,个个黝黑,加之球队规定不能留长发,个个都是假小子。高禹萱说,以前全队出去,街上老有人在背后议论这是男的还是女的,队员们只是笑笑。买东西时,店主经常问:“小伙子,买什么?”买内衣时,更是被人投以怀疑和异样的眼光……“我们都习惯了,我觉得大家黑了挺好,挺健康的,说明我们更结实了。”高禹萱笑着说。

王霞是教练从毛坯房里“捡”回来的姑娘。她家里孩子多,一贫如洗。父母让她进入球队,就是希望她不要再回农村过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王霞说,踢球前,她虽然生在海南,但是从没出过远门见过大海。踢球后她变得自信、强大,感觉,“全世界都是我的朋友,走到哪里都能交朋友。”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黄巧祥身上:因为爬树快,黄巧祥被同学推荐过来踢球,她练习专注,胆子也大,别人不敢接的头球,她跑上去就顶,从不畏缩。黄巧祥很快成为教练的心头宝。可这块“队宝”第一次随队出省比赛却一点忙也没帮上。没接触过现代化生活的孩子,坐不了车,也闻不了宾馆空调的味道,还没开始比赛,就快把胆汁吐光了。

检验训练效果的最好方式就是比赛。琼中女足慢慢走出了县城,到省城海口,到全国各地参赛,甚至还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哥德堡杯”的比赛,成绩越来越好。队员们第一次见到了大海,第一次坐上火车、飞机,第一次出省、出国。而她们的比赛故事也渐渐多了起来。

2007年冬季,琼中女足代表海南队前往广东清远英德市参加全国青少年足球冬令营活动及比赛,这是她们第一次正式的比赛。她们在比赛中,以0比8、0比9等大比分惨败,这给了球队当头一棒。还因为不敢去食堂吃饭被嘲笑,那时,琼中女足的姑娘们见到其他队伍都不敢抬头。

好在坚韧、顽强是海南女性共有的品质,她们暗暗立誓,以后一定好好训练,重新赢回来。肖山说,姑娘们淳朴、不服输。“也许我们在技术上不占优势,身高也不足,但我们有速度,有体能优势,更有拼搏精神。”肖山说。

在今年全运会比赛中,13岁的王靖怡共贡献4个进球。皮肤黝黑的王靖怡是队里的进攻核心,也是球队的中场大脑和队长。2013年,肖山到琼中红毛镇希望小学挑选苗子时,一眼便相中了极具天赋的王靖怡。对于全新的足球生活,王靖怡坦言起先并不适应,“每天起码要训练4至5个小时,常常会累得在课堂上打瞌睡。”慢慢地,小姑娘习惯了这种方式,不觉得累了,甚至就连遭遇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双腿红肿这些足球职业伤王靖怡也会选择坚持。在2015年“哥德堡”杯赛中,膝关节韧带拉伤的王靖怡咬牙坚持上场,一共踢进10个球。其顽强不屈的性格可见一斑。

靠着“小快灵”的技术特点、体能好的优势以及不服输的韧劲、勇于拼搏的精神,琼中女足逐渐在全国崭露头角:从2012年开始,琼中女足连续获得全国U16女足锦标赛第三名、全国U18女足锦标赛第四名。2015年、2016年,琼中女足连续两年代表中国夺得“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今年完成了“三连冠”,其间甚至击败过皇马、巴萨等世界豪门俱乐部的女足青年队!

琼中女足已成为中国足球的骄傲。

(责编:赵欣悦、胡雪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