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造新星
11岁的王一淳、13岁的张家齐、掌敏洁、15岁的李冰洁……第十三届全运会赛场上,年轻冠军成为了一道风景。年轻人代表着青春、时尚,更代表着希望、未来。作为东京奥运会前的重要练兵,本届全运会通过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为年轻运动员成长、成才提供了保障。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年轻的中国健儿,一定会在2020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给国人带来惊喜。
“跨单位组合”效果凸显
本届全运会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张家齐、掌敏洁的名字,但分别来自于北京、上海,稚气未脱的两个13岁小姑娘却在跳台上将奥运冠军任茜拉下了马——先是在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中,由二人组成的北京、上海“跨单位组合”以11.34分的优势战胜了新科世锦赛该项目金牌,同样也是“跨单位组合”的任茜(四川)/司雅杰(陕西);随后在含金量更高的女子10米台比赛中,张家齐、掌敏洁火力全开,分别抢下427.45、396.16的高分,力压里约奥运会金牌得主任茜,排名第一、第二位。
北京跳水队领队余俭介绍说,张家齐的成功,首先得益于队伍谋划在前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让13岁的张家齐有了亮相全运会这样国内最高竞技赛场的机会,另外在国家体育总局推出“跨单位组队”新政的大背景下,提早和上海方面进行了沟通,让两名年龄、身材、技术特点、兴趣都十分相似的小姑娘组成双人搭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国家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也对本届全运会涌现出的大量年轻选手感到欣慰,直言年轻人短时间内“长大了”,她也着重提到了“跨单位组队”新政的影响,认为能够体现出中国跳水队的整体水平,促进强强联合,让项目更有凝聚力。
中国体坛另一支“梦之队”,国家乒乓球队也是“跨单位组合”新政的受益者。
三个月前瑞士洛桑召开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正式通过了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大项增设混双小项的决议,整体实力强大的中国队尽管还是该项目金牌的最有力争夺者,但鉴于过去几个奥运周期该项目均非奥运正式项目,国乒也在积极推进“第三次创业”,近两届世锦赛都邀请国外选手和我国选手在混双项目组成“跨协会组合”,在国际大赛上的统治力明显不如其他奥运项目以及男双、女双等传统项目。
在“混双入奥”的大背景下,本届全运会开放“跨单位组队”新政让混双项目的潜力新星们有了更好的施展舞台,比如云南小将王艺迪就在“大叔级”搭档、天津选手郝帅的帮助下首次登上了全运会混双领奖台,赛后王艺迪表示,通过和郝帅的搭档,学到了很多。
另外樊振东(解放军)/朱雨玲(四川)、闫安(北京)/顾玉婷(山东)、梁靖崑(河北)/文佳(辽宁)等“跨单位组合”的存在,一方面为国乒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了更多思路、更多选择,也让樊振东、朱雨玲、梁靖崑等年轻选手得到了和更强有力搭档锻炼、提升的机会。
基础大项、三大球未来可期
作为奥运赛场上的金牌大户,同时也是基础大项的田径、游泳以及备受国人瞩目的三大球项目,本届全运会也出台了相应改革措施,年轻选手借此机会,相继冒尖。
陕西渭南、山东烟台,全运会正赛开始之前分别进行了田径、游泳青少年组比赛。这是国家体育总局提前布局奥运备战、夯实基础大项后备人才基础的重要举措。比赛中涌现出了打破男子青少年组100米全国纪录的黄永炼、在泳池中成为“多金王”的王一淳为代表的多位实力、潜力兼具的年轻选手,其中年仅11岁的王一淳还报名参加了全运会游泳成年组比赛,他们完全可以代表中国田径、游泳的未来。
全运会游泳青少年组技术代表、游泳国际裁判赵与龄表示,高水平竞赛平台对年轻选手帮助很大,正是通过过去多年一直坚持的一年两次全国青少年游泳比赛,孙杨、叶诗文、傅园慧、徐嘉余、李冰洁等优秀游泳运动队才在最近几个奥运周期“扎堆”涌现,利用全运会的杠杆,让年轻人锻炼提升,无论对于他们本人还是我国游泳项目的人才储备、奥运备战,都大有好处。
三大球项目同样如此,尽管本届全运会取消了之前三大球等集体球类项目金牌权重增加的政策(第一名三块金牌、第二名两块、第三名一块),但依旧保留了在足球、篮球、排球设立两个竞赛组别(一成年一青少年),为三大球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积攒能量。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全运会篮球项目还规定在成年组每队至少招入5名1995年之后出生的球员,5名先发主力中至少有两名“95后”。尽管这一举措让全运会篮球赛场冷门迭出、格局巨变,但却极大地推动了篮球项目的更新换代,尤其是女篮项目,成年组每队几乎都招入了5名以上“95后”球员,中国女篮主帅许利民直言,此举扩大了国家女篮选才面,中国女篮也将以此为契机,推进“年轻化”进程。
全运会新增的“城市足球组”,则是对“青春”的另一种解读:一方面,代表所在城市亮相该组别的球员大都也是年轻运动员,但更重要的,这是国家体育总局强化“城市足球”概念,营造“城市足球文化”的重要举措。毕竟职业足球项目在我国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项目,文化积淀不够。过去多年,在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球队频繁更换主场所在地的情况,伤害了原所在地球迷的感情,不利于融入新所在地。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在本次全运会足球大项增设了“男子城市足球组”项目,让通过预选赛的队伍身穿印有所在城市的名字登场比赛,以这种方式加深球队和所在地的血脉联系。可喜的是,之前受关注程度有限的这些中乙球队都在全运会赛场上得到了来自所在地球迷的大力支持,秦皇岛队负责人徐韬更是直言,现场助威的球迷比在中乙现场还多。
走出去 站起来
十三运马术障碍个人赛的赛场上,朱美美格外引人关注,因为她姣好的面容,更因为“华人华侨运动员”的身份。据了解,从小在美国长大的朱美美13岁时就放弃了美国国籍,一心想代表祖国中国参加世界大赛,四年前的辽宁全运会,朱美美曾作为北京队一员夺得障碍个人赛金牌,今年,因为种种原因,朱美美并没有找到参赛队,也险些失去了卫冕全运会该项目冠军的机会。
好在十三运之前,国家体育总局推出了开放外籍华人、华人华侨高水平运动员以个人名义报名参加全运会的新政,朱美美因此重返全运赛场,并取得了第二名的佳绩。赛后朱美美表示,华人华侨运动员参赛开放是很好的举措,让更多高水平海外华裔运动员有了参与、感受全运会的机会,另外以个人名义参赛也让我们没有太大的压力,能够争取更好的成绩。
无独有偶。在田径赛场上,也出现了一位“外籍华人选手”,加拿大的19岁女孩妮娜,她另一个引人瞩目的身份是中国田径名将郑凤荣的外孙女。
尽管妮娜本次报名参加标枪、铅球两个项目,但她的主项却是七项全能,这也是我国田径较弱势的项目,在今年的国际田联U20锦标赛中,妮娜曾取得6021分的好成绩,远远高于上届全运会我国该项目冠军选手的5785分,妮娜目前也高居全球U20七项全能世界排名第一。
妮娜表示,自己是在外婆的启蒙下,借助中国的训练方法、手段成长起来的,将来希望代表中国队参加2020东京奥运会。
不仅仅是马术、七项全能这样国内开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项目,一些近些年上升势头明显的优势项目,也有鲜明的“走出去”印记。
9月2日结束的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毫无悬念地夺冠,赛后孙杨将自己的外教丹尼斯也拉上了领奖台,并将自己胸前的金牌悬挂在了澳大利亚外教脖子上。
孙杨以及近几个奥运周期中国游泳项目的崛起,“走出去”的政策功不可没,让中国游泳运动员在保持刻苦、勤勉的风格基础上,吸纳了国外高水平训练方式、训练理念的营养,在复合型团队的塑造下,真正成为了中国体育的股肱人才。
在艺术体操、曲棍球、自行车、足球、篮球等项目的赛场上,也活跃着大量“洋面孔”,他们的存在,为中国体育多样化发展贡献的力量。
走出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应对世界体坛日益激烈的竞争,这无论对于提升我国体育事业综合实力、主动融入体育国际化进程,都有重大意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