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人民足球

留守女童的足球梦 用脚“踢”出未来

蒋云龙 胡虹 刘祎
2017年09月27日10:24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9月8日,重庆石柱县三河镇小学五年一班教室内,墙上的时钟指向下午四点,走廊上的下课铃准时打响,小颖(化名)拿着书包,迅速跑到球场边的更衣室,换上球衣、球袜、球鞋。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小小的个子有着认真的表情和坚定的眼神,她满意的点点头,来到了足球场上,围绕着教练放置的足球训练标志碟开始热身。

小步跑、高抬腿、交叉步、变速跑……每一个动作,小颖都很认真的完成,尽管天气不热,几组动作下来,也是汗流浃背。不过,这些对她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再苦再累她都不怕,不仅是因为热爱足球,她更知道足球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足球:走出大山的捷径

小颖今年10岁,3年前,因父亲过世母亲外出打工,小颖和外婆一起住在离学校较远的老家,每天上学放学来回要走几个小时的路。出于安全考虑,在小颖读一二年级的时候,母亲不允许小颖练习足球。

认识C罗,知道梅西,可是这些球星都不是小颖的偶像。“足球明星我只能在电视里看到,我的偶像是在我身边的。”小颖骄傲的说。

小颖口中的偶像,就是从三河镇小学“踢”出大山的女子足球校队队员马庆铃。2013年,马庆铃作为三河镇小学培养的第一批足球特长生,被重庆37中选中。

通过马庆铃,小颖母亲看到了孩子另一条出路,同意让小颖搬三河镇上居住。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小颖开始了独立生活,也开始参加学校的足球训练。

“为了让孩子们到更好的学校读书,特长或许是他们走出山门的捷径。”三河镇小学校长孙晓鸣说。

由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师资力量尤其缺乏,有条件的学生都送到县城上学,进入该校的1000余名学生,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

从2013年起,三河镇小学开始发展足球特长教育,让擅长足球的孩子能通过特长进城读书。2015年,在重庆市校园足球联赛中,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一路过关斩将,在重庆市级总决赛中夺得总冠军。参加比赛的9名学生全部被重庆市37中和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免费提前录取。

今年3月25日,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再次拿下市级比赛冠军。刚毕业的9名学生,其中5名被重庆主城区的广益中学以补助生活费的优厚条件录取,余下的4名学生进入了主城区巴南中学。

“我要像马庆铃和其他同学一样,练好足球,争取以后能到城里去上学。”这是小颖的梦想,也是三河镇小学每个足球女童的梦想。

队员在训练中。蒋云龙摄

球场:梦想起飞的地方

和城里的孩子比,山里的孩子有什么?

拼教学?山里孩子基础薄弱,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拼艺术?这些是城里孩子的强项,山里娃连很多乐器都没见过;排球篮球?身高合格的孩子屈指可数,也不适合……

“山里孩子上学放学都靠步行,一走就是几公里,他们最不缺的就是体力和耐力,以及吃苦的毅力,足球应该是最适合发展的项目。” 孙晓鸣说。

2013年,三河镇小学用向县体育局争取到体育器材费用,购买了1000个胶足球,给孩子们一人一个踢着玩。为了踢足球,学校把四个篮球场分拆移位,建成简易的水泥足球场地。体育老师魏小光也跟学生一样从零开始,边学边教,逐步传授学生一些足球基础知识和技巧。

每天下午3点,是孩子们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没有运动服没关系,没有真皮足球没关系,尘土飞扬的水泥地也无法阻挡孩子们对足球的喜爱。可坚硬的地面,并没有被热情融化。孩子们在水泥地上踢球,总是一摔一个伤,孙晓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定要给孩子们修个足球场。”

建足球场需要投资50万元,这个数目对一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的乡镇小学很是棘手,孙晓鸣硬着头皮,到县体育局、县教委等部门“化缘”。在国家政策扶持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一块深浅间隔的7人制人工草坪足球场覆盖了原来的水泥球场。

全校1000多名学生,有60%以上的学生要踢球,小小足球场要供众多学生分享。由于“人多地少”,低年级的“小不点”基本上只在球场外围活动。高年级组的队员也要时不时在一边候场,等待教练魏小光的一声“换人”,便欢呼雀跃、蜂拥而入。

“条件虽然不好,但是娃娃们都很努力。”魏小光说,他们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到学校,在第一节课前训练1小时。下午放学后,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大雨倾盆,孩子们都会准时出席在球场上,接受教练两个小时的指导训练。周六、周日都不休息。

未来:不仅仅是足球

“条件越是艰苦越要坚持。”在学校内一间不足10平米的荣誉室内,孙晓鸣如数家珍般的介绍学校女子足球队获得的奖杯,以及奖杯背后孩子们付出的艰辛努力。孩子们肯吃苦的劲头,也更加坚定了孙晓鸣要送他们“出去”的决心。

“能有机会把他们送出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学校和我们的责任。将来他们成才了,是国家的人才,是重庆的人才,也是我们石柱的人才。”孙晓鸣说,虽然很舍不得,但孩子们的前途不能耽误。

在足球队成立初期,田径苗子马庆铃很快被发现有较好的足球天赋。在训练了两个月后,孙晓鸣把她送到另一所条件好些的学校代训,希望她有朝一日能被城里的学校选中。

最终,重庆37中看中了马庆铃。这一消息传回三河镇小学后,学校炸开了锅,学生和老师们内心很振奋。因为如果不是踢足球被选进城里的学校,以马庆铃的文化成绩,可能初中顺利毕业都有困难,更别说后来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了。

这是一种鼓励,也是一个讯号。

2014年,三河镇小学开始实行内外结合发展足球,让队员走出去多锻炼、多见识的同时,学校还请了志愿者教练到校,既教学生又教老师。近3年来,有80名优秀足球运动毕业生被市一级足球特色学校破格录取,有近30名运动员入选重庆市和西南片区小学各组最佳阵容。

“我不会把学生送到只有初中的单设中学去,这是保障学生能完成更高学业的一个办法。”孙晓鸣说。现在他每去重庆主城一趟,都要去孩子们读的那几个中学看一下。看看学校是否重视足球,了解学生文化成绩跟上没有。“他们不可能个个都成为国家级的运动员,也不一定都会在足球方面继续发展,但是我希望他们都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责编:杨磊、胡雪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