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中国体育报》

传统让人感觉“新鲜”

《中国体育报》李 刚
2017年10月10日08:31 |
小字号

下面是中秋节前在天津的两个见闻——

一个发生在南市食品街附近的一家糕点店,应该是前店后厂那种。当时店里正在卖月饼,没有任何包装,属于“裸售”,很多还带着热乎气儿,是刚出炉的。糕点店的门脸儿并不显眼,门口正上方挂着一块黑匾,上面用金字写着店名;店内没有华丽的装饰,光线也略有些昏暗;“收银员”算账一律打算盘,微信支付、刷信用卡等付款方式在这里尚未推广,结算必须使现金,否则甭想吃到月饼。

就是这个有些显“土”,与现代社会步调不大一致,而且让人一下子回到上世纪70年代的“点心铺”,前来买月饼的摩肩接踵。

这家糕点店的风格并非复古,与复刻更不沾边,它从里到外洋溢着的是一种传统,绝不是模仿能获得的,是骨子里的情怀,以至于让人觉得“新鲜”。

另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是两位大妈的对话。摘录如下——

甲:一小子,弹钢琴、唱歌,学那干吗!

乙:怎么了?这不是挺好嘛!

甲:好嘛呀!把人都弄得都娘儿们似的。

乙:那学点儿嘛好呀?

甲:踢个球、练个武术,这才是小子该干的……

这位大妈的看法虽然有些偏颇,但也透着传统,不禁让人想起天津足球名宿左树声曾经说过的那句“男子汉就得踢足球”。

伴随着社会进步,尤其当传统与现代交汇之时,理念上的碰撞与冲突不可避免。对于传统,我们应当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不失为理性。京剧作为国粹已传承200多年,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我们对这一传统文化,不但要大力保护,而且还要继承与弘扬。与之相比,裹脚虽有数百年历史,却是一种陋习,极大地摧残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因此必须摒弃。

优秀的传统往往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如果一味排斥传统的,而以现代的取而代之,势必根基不甚牢固,即便前景再绚烂,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问题。

在中国体育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一代代体育人凝聚而成的中华体育精神就是对传统的浓缩,倘若由此延展到技战术层面,每个项目都能汇集出丰富内容。

以中国足球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初祭出的“两翼齐飞”一度令我们在战术打法上具有鲜明特点,而且当时的运动水平也位居亚洲一流。然而,对于这一传统,我们在一段时间内没能很好地实施保护与传承,甚至一度出现“失传”的危险。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随着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参与足球运动,很多优良传统再度焕发青春。

除此之外,中国体育界倡导的“三从一大”、乒乓球的直板正胶快攻打法、排球的“背飞”战术……这都曾是我们多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传统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糕点店“古老”的经营方式、大妈不够“开化”的言谈,在某种程度上折射的是一种传统。它们的确存在某些不足,但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想必每个人会有自己的判断。

(责编:赵欣悦、胡雪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