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中国体育报》

黄亚玲:全民健身已成健康中国新标签

《中国体育报》
2017年10月27日08:38 |
小字号

全民健身已成健康中国新标签

——访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与体育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黄亚玲

本报记者 王 灿

实习记者 刘昕彤

“从群众喜闻乐见的日常运动到福泽万民的国家战略,一路走来,全民健身早已深入人心。”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与体育社会学教研室主任黄亚玲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在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的今天,全民健身不仅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还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每位体育人,都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奉献者。”

黄亚玲说,回首过去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体育工作,亲自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的新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推动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正确看待群众体育“两热”

黄亚玲认为,如今全民健身的发展,体现为“两热”。

一是“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热”。现在,全国人民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提高,闲暇之际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在公园、广场、健身步道、体育馆,处处都有挥汗如雨的健身爱好者;越来越多的大众在手机上安装运动软件,“比比谁的步数多”已成时尚;马拉松、广场舞、徒步走、骑行、棋类等运动因其场所和组织的便利性而深得人心;冰雪、户外露营、航空运动、航海运动、登山等运动成为青年人的选择;全运会首次有了大众参与的身影……这些现象既是我国全民健身群众基础日益深厚的体现,也是人民群众生自心底,为追求幸福、快乐、健康生活的选择。

二是“全民健身消费热”。随着强身健体意识的增强以及对体育赛事热情的高涨,群众逐渐开始对健身品质有一定要求,将运动习惯转化为实物消费:体育旅游的市场逐年扩大,购买体育用品的分类日渐细化,体育装备的销售额增长尤为迅猛……全民健身将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六边工程”始终不能放松

要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就要积极做好群众体育的“六边工程”。对此,黄亚玲进一步解释,抓好“六边工程”,一是完善群众体育组织体系。积极发挥各级各类政府和群众体育社会组织的力量,构建小政府、强社团、大社会的全民健身组织新格局,形成了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全民健身新机制,以此带动更多人参与健身运动。

二是组织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技术指导、竞赛、表演、展示、培训、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开拓思路,勇于创新,挖掘和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感的项目,打造文化特色和品牌项目,借此引领群众广泛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三是举办、丰富群众性体育赛事。鼓励各类商业机构、俱乐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动员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积极承办群众性体育赛事,加大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力度,以满足群众对体育赛事的参与需求。

四是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通过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设施,积极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大众开放,为群众创造优良的健身环境和条件。

五是为群众提供健身指导,加强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力度,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提供健身服务,指导群众开展科学健身。

六是大力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引导树立健康新理念,培育健身新风尚,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对先进榜样、模范、典型进行宣传。

黄亚玲表示,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是中华民族新时期的新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是两者的基础和桥梁。未来,全民健身的发展,应让体育回归本质,落实到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突出解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与群众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坚持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把群众体育发展得更亲民、更深入、更普及、更便利,让全民健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工程、民生工程。 

(责编:张帆、杨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