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中国体育报》

冬奥场馆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

《中国体育报》记者 王 静 实习记者 温 融
2017年12月11日08:54 |
小字号

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对于主办城市的影响,体现在对场馆群落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城市功能的重塑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上。随着2022年冬奥会脚步渐进,相关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冬奥会的一系列场地和场馆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赛后的利用,使冬奥会在主办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书写重要的一笔。

“场馆是奥运最直接的遗产。”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张建东在今年冬博会的奥运城市发展论坛中提到,目前,国家会议中心、鸟巢、水立方、五棵松体育中心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已经成为北京市的新地标,是奥运遗产服务城市发展的生动案例——赛后持续举办大型赛事和演出等活动,不仅实现了良好的运营,还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文化体育服务。包括上述场馆在内的8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还将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场馆,持续加以利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场馆利用可以给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场馆筹备方面一些启迪。据悉,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场馆建设改造项目共计18项,其中,国家速滑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单板大跳台、首体综合训练馆为5个新建场馆;北京冬奥村和延庆冬奥村为2个新建非竞赛场馆。近期,这些新建场馆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在建设,冬奥会精彩亮相之后将成为北京又一座标志性的奥运场馆,化身为举办高水平冰雪赛事和全民健身中心的地方;在延庆,高山滑雪、雪车雪橇项目4.94公里的进场路已经全面打通,为这两处场地施工奠定了先决条件。

在北京诸多随冬奥“东风”崛起的场馆当中,首钢场馆群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作为北京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北京首钢抓住冬奥会机遇,注入冬奥和体育元素改造旧厂区,让这片搬迁后的土地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目前,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承建的国家冬奥训练中心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利用旧工业厂房改建成为体育场馆,以保障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和冰球等相关项目国家队的训练需求。

与此同时,首钢也正在对未来构建体育产业示范区等一系列设想进行讨论。首钢集团副总经理梁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冬奥训练场地和相关设施将在保证国家队的比赛训练之余,采取商业化运营,开展赛事、培训等,并向社会开放。引进高端赛事的同时打造原创IP,除了冬季项目,还将涉及攀岩、滑板、轮滑、半程马拉松等充分发挥首钢园区道路、山水、高炉相间等特色的体育项目。

随风而动的不只是北京。目前,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各项筹办工作也已经取得积极进展:赛事核心区总体布局基本确立,包括云顶滑雪公园A、B场地、古杨树场馆群在内的5个竞赛场馆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同时,竞赛场馆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赛后利用,预留雪上大众项目场地的建设空间,确保在赛后对场馆进行改建;预留本地长远发展的空间,为未来举办体育赛事和高中端商务论坛、发展观光旅游、打造休闲度假中心做准备,并充分考虑永久建筑和临时建筑的关系和比例,为打造国际国内赛事承办地预留空间。

张建东提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更加注重场馆的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赛事需求、环境保护和赛后利用。他表示,“例如五棵松体育中心目前就可以在6小时之内实现冰球和篮球场地之间的转换,再例如,延庆赛区依托冬奥场馆,赛后不仅举办高水平赛事,发展大众冰雪运动,还将充分利用当地人文历史和资源生态优势,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休闲、山地体育等产业,努力实现四季运营。”

可以看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一系列场馆和设施的规划建设充分借鉴和学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节俭、高效、高品质,既注重赛时需要,又注重环境保护,同时还注意赛后的利用,努力打造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永久资产。我们相信,随着韩国平昌冬奥会后迈入北京时间,冬奥城市中崛起的一座座新地标也会和冬奥会的脚步一起,踏上新的征程,协同发展,全速前进。

(责编:赵欣悦、杨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