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突破 重在普及(体坛观澜)

刘硕阳

2017年12月14日08: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若要为田径建造出一座坚实的金字塔,除了在专业体制内利用竞赛杠杆等“常规操作”,也不妨在项目普及上多下功夫

    

  上周,随着中国田径年度工作会议的召开,2020年东京奥运会周期的备战工作正式展开。在里约奥运会周期内,中国田径不仅在里约奥运会中收获了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也于2015年成功举办了田径世锦赛,而苏炳添冲进男子百米10秒大关等突破更是令人惊喜。在新周期若想取得新突破,中国田径还需找准发力点。

  在当今世界田径版图中,竞走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中长跑是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的长项,一些东欧国家拥有出色的投掷类选手,美国则在大部分项目均具备不俗的实力。

  中国田径的未来发展,不妨从美国田径汲取经验。实际上,近年来运动员出国参赛、训练的机会大幅增多,再加上外教的到来和国内教练的不断进步,使得中国田径选手在技术、训练方法等方面与世界高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但在田径文化、氛围以及融入生活的程度等方面,中国与田径运动强国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7月在鄂尔多斯举行的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期间,曾有老田径工作者感慨,二三十年前哪怕是学校的一场普通田径运动会也会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观众,而如今即便是全国锦标赛等高水平专业赛事,“坚守”在看台上的也往往是选手的队友、亲友等人。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也多少从侧面反映出田径在国内影响力的式微。

  与之相比,田径在欧美的普及程度则要高出一筹。今年夏天在伦敦进行的田径世锦赛,即便是上午场的预赛“伦敦碗”内都涌入了五六万名观众。与之对应的是田径赛事的全民参与程度,在全年田径室外赛季已经结束的秋冬季节,欧美等国的越野跑、路跑等赛事活动却步入了最为频繁的阶段。雄厚的群众基础构筑起厚实的人才“塔基”,走、跑、跳、投等各种项目也得以涌现出大量有潜力的运动员。

  过往在大赛中屡创佳绩,意味着中国田径在部分小项中已经构建出足够精致的“塔尖”,未来若要为田径建造出一座坚实的金字塔,除了在专业体制内利用竞赛杠杆等“常规操作”,也不妨在项目普及上多下功夫,至少在马拉松项目中,群众参与已经展现出热情与潜力。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14日 23 版)

(责编:郝帅、张帆)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