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2022年冬奥会筹备进行时

冬奥观察:2022中国速度蓄势待发

郝 帅
2018年02月17日12:11 |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小字号

最高时速140公里,弯道时身体的压力接近于地球重力4倍,这就是钢架雪车。

在奥林匹克滑行中心举行的2018年平昌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项目比赛中,中国选手耿文强顺利完赛以总成绩第13名的不俗表现,为中国冬奥钢架雪车首秀画上完美的句号 。

雪车项目补短板 寻突破

“赢雪上者,得天下”用这句话来形容冬奥会一点也不为过。在15个冬奥大项中,中国在雪上项目似乎始终是“看客”。但耿文强作为第一位登上钢架雪车奥运舞台的中国选手,书写了中国代表团冬奥历史的崭新一页。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届奥运会,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耿文强说,“我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就可以。”

来自内蒙古的耿文强曾经是一名专业跳远选手。2015年,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参加跨项选拔,结果被钢架雪车国家队选中,转行进入完全陌生的雪车运动。“是国家队这三个字吸引了我。”他说,“能为国家征战奥运会是我梦想。”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雪车雪橇项目因专业性强,危险系数高,场地要求严苛等特点在中国处于“待开发”状态。直到2015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雪车雪橇项目在中国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雪橇、雪车和钢架雪车队相继成功组建,正式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项目上的空白。

的确,两年多的时间,从组建到参赛、完赛,中国雪车队争分夺秒,对队伍而言已实属不易。“过程是非常迅速的。”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雪车雪橇部部长胡洁感慨。

人才、场地双重受限

“初期运动员选材非常困难,我们同样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胡洁告诉记者。

我国目前雪车雪橇运动员大多是由田径、举重和摔跤等项目转项,或是从省市体工队的二线、青少年体校、大学生运动员中进行选拔而来,在人才储备方面相比欧美国家较为滞后。

从2015年组建队伍到“驶入”平昌冬奥,可以说中国雪车队员的这一路是用他们“血肉之躯撞出来的”。胡洁表示,希望国内优秀的一线运动员可以转项加入到雪车项目中来,积极为雪车项目注入新鲜血液,强大雪车队伍。

在跨界跨项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下,张培萌正式加入中国国家雪车队,他的加入为中国钢架雪车项目补充了新鲜血液。胡洁说:“张培萌是我们国家田径的优秀代表,他转到雪车项目对我们来讲非常惊喜。因为他会带动一批运动员去认知去了解这个项目,能让更多的运动员加入到这个项目中去。”

人才的匮乏不仅是目前的一大难题,同时场地和器材也面临着诸多限制。据了解,目前由国际雪车联合会认证的标准赛道在全世界仅有15条。由于雪车雪橇运动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和场地的特殊性,成为在我国在这项运动发展道路上的一颗巨石,难以得到普及。

对此,胡洁说:“国内条件太有限了,我希望会有一些社会力量帮助我们建立一些模拟或不标准赛道,这样的话能够让这项运动在青少年人群中普及。”

正视差距 2022再出发

本届平昌冬奥会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最后一届冬奥会,同时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前的一次“练兵”。此次中国在雪车项目上的突破,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我很想取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冠军。”耿文强说,“但是2022年离我们还很远,我还是想现在努力做好自己吧,把自己强大起来在提以后的事情。”

的确,中国的钢架雪车虽然进步迅速,但要想跻身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我国体育领域跨项跨界选材的成功代表,耿文强或许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在取得突破的同时更应该正视差距。本届冬奥会只是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一次“模拟考试”,前方的路仍面临着诸多困难与考验。

“目前还没有达到目标,我们真正的目标是要完成2022北京冬奥会,但对于我们的运动员来讲,还是有差距的。”正如胡洁所说,“韩国选手的夺冠对我们是很大的激励,我们也会朝着心中的目标不断努力! ”

(责编:王超、杨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