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2018年平昌冬奥会

杨扬:冰雪·奥运·初心

胡雪蓉 刘硕阳
2018年02月23日10:12 |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小字号

22日晚上,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尘埃落定,随着武大靖拿下一枚宝贵的金牌,观战的杨扬也长舒了一口气。这届冬奥会,看来可以画上一个不错的句号了。

冬奥会期间,杨扬很忙,赛场、会场、奥运村……她一刻不停地奔波,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滑联理事、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她在不同身份间来回切换。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为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为中国冰雪运动的成长,她都满怀热忱投入其中。

谈到自己这些年的不同身份,多种工作,杨扬快人快语,感触颇多。

谈自身角色转换——“让中国体育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杨扬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和1000米比赛中接连夺冠,为中国实现了冬奥金牌“零的突破”。2006年,她在都灵冬奥会后宣布退役。2010年,杨扬成功当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2016年,她又出任国际滑联速滑第一理事,成为国际滑联125年历史上首位当选的女性速滑理事。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杨扬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颁奖仪式上庆祝。

“过去8年,我作为运动员代表,在国际奥委会多个委员会都有工作经历。这些经历,让我感觉自己还在成长。”国际体育组织的历练,让杨扬的视野更为开阔,思考也更为深入,“让中国体育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就是她参与国际体育事务的心得之一。

“中国人能够为世界贡献智慧,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话语权。”杨扬说,“更重要的话语权不是结果出来后再去质疑,而是参与其中的规则制定。”而运动员的经历,又让她格外关注为运动员的成长和转型提供平台。杨扬说,平昌冬奥会期间运动员委员会推动的“运动员365”计划,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覆盖运动员生活、比赛、训练的方方面面。

本届冬奥会,是身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杨扬在8年任期内的最后一届奥运会。“巴赫主席已经和我交流过,他希望我能够留在某个委员会工作,具体岗位还没有确定。但我想不管怎样,都会继续投入到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工作中去,”对于未来,杨扬透露道。

谈国际奥委会改革——“未来的申办会更灵活”

平昌冬奥会开幕前,国际奥委会公布了申办和筹办奥运的新规则、新理念,其中包括118项改革措施,从申办、举办和遗产三方面重塑奥运会,核心目的就是减轻东道主的负担,让奥运会“更接地气”。国际奥委会意图通过这些措施团结奥运会的各个参与方,使奥运会的规模可以为更多城市承受,使举办城市能够通过奥运会有所收益。

对此,国际奥委会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来调研办奥成本和办奥模式,杨扬也在其中。杨扬表示,国际奥委会这几年一直在为如何推动奥运会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改革肯定是好事。国际奥委会在索契冬奥会后就在研究未来奥运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成立了专门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从每一个细节来研讨,包括遗产计划、项目运营、人才、环保等各个方面。”

“总之就是让未来的申办更灵活,不一定非得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几个国家联合申办也可以。从申办制改为邀请制,我们(国际奥委会)评估你,帮你做评估报告,邀请你成为奥运会主办城市,可以说对主办城市的支持力度更大了。”杨扬说,“在整个奥运会筹办过程中,IOC把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作为评估、协调的重要内容之一,确保奥运会后的可持续性利用,以及整个执行过程中不受到破坏等。”

杨扬以奥运村举例说,根据数据统计,运动员村只有两三天是入住高峰,其他大部分时间有不少床位是空闲的。“未来奥运村的规模可能会缩小,但还要注重选手的权利,赛事日程可能也会根据这些做出调整,不会把运动员高峰集中在几天,通过赛事调整把床位合理利用起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谈北京冬奥会筹办——“各个方面都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2015年7月31日,作为北京申冬奥形象大使,杨扬在申办投票现场用流利的英语和精彩的发言助力北京申奥成功。两年半时间过去,北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冬奥会的各项筹办工作。

身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的杨扬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于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很满意,尤其是市场开发方面。“我们在申办的时候就提出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奥运三大理念,可以说这些都和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方向不谋而合。”

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冬奥代表团进行陈述,国际奥委会委员、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杨扬进行陈述。

对于每一个奥运会主办城市来说,奥运场馆的再开发利用都是一大难题。如何提升场馆利用率及后期可持续经营,也是国际奥委会十分关心的问题。

“北京冬奥会除了国家速滑馆外,其余都是以前的场馆。人力方面因为有2008年奥运会的经验,在招聘方面也是有计划的。赛后利用设计上也考虑得非常周到,例如崇礼的滑雪场以后就是大众度假休闲场所。”杨扬说,“可以说,北京冬奥会从人才培养到硬件设施等各个方面都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按照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的理念来实行。这些工作,巴赫主席觉得都非常好。”

谈2022冬奥会中国选手目标——“在全面参赛的基础上争取好成绩”

短道速滑是中国的优势项目,截至目前中国队取得的13枚冬奥会金牌中,有10枚来自短道速滑。中国短道速滑的精神是什么?在杨扬看来,“勇于担当”是最好的回答。“几届冬奥会,关键的时候短道队都扛住了。”

北京2022冬奥会,中国冰雪运动该有怎样的作为,杨扬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备战2022冬奥会,我们的首要目标是所有项目都参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取得好成绩。”

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取得1金2银的成绩。

当然,短道速滑依旧是杨扬格外关注的内容,她也依旧乐于和现在的队员们交流情况,答疑解惑。回顾自己的运动员时代,“专注过程”是她最深的感悟,“对于运动员来说,只有比赛过程是真实的,如果你把从起跑、滑行再到超越、团队配合都想明白了,结果是水到渠成的。”

当运动员时,杨扬赛前会经常写一些小纸条作为“锦囊”放在兜里,比如“分到3道了,我应该注意什么?”“我的对手是某某某,那我应该直线起跑还是切到里边?”“蹬冰时要注意什么?我的每一刀要怎样滑?”她说:“紧张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能把自己拉回到现实的比赛状态中,真遇到这些情况,身体就会有下意识的反应动作。”

忙碌中有传承,忙碌中更有期待。“希望2022年冬奥会能像2008年奥运会一样,创造更多惊喜,”杨扬说,“大家一起向着一个目标使劲儿,那种感觉和结果就会不一样。”

“未来4年,我国冬季运动优势项目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短道速滑仍要承担夺金任务。现在我们开展了很多跨界跨项选材,希望在四年的时间里能取得成果。”杨扬表示。

谈短道速滑的普及发展——“做事不分大小,用心来做就好”

这些年来,尽管角色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忙,杨扬始终将推广冰雪项目视作责无旁贷的事业。虽然也遇到了不少挑战,但她用一颗初心在坚持,已经看到了希望。

“5年前,我在上海创办的短道俱乐部是当时唯一的社会化俱乐部。那个时候没有多少体育产业的概念,也还没有北京举办冬奥会的契机,我们就开始做了,这中间真的有很多不易。”杨扬说,“俱乐部开始的目标就是’活下来’,实际上前几年也一直在亏损,但好在还是坚持了下来,现在能够基本维持运营平衡。”

从一名高水平运动员到短道速滑运动的播种者,杨扬有不少感触,“我觉得从人才来源看,俱乐部今后将是一个强有力的基础。虽然民间俱乐部暂时还不具备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能力,但对于培养青少年基础来说很有价值。未来能够搭建起重要的平台,从机制设置上协调好,把体育和教育之间的路打通。”

如今,杨扬的短道速滑俱乐部已开始为国家青少年队伍输送人才,这对于经历过艰苦创业的她来说也是最好的回报。“很多人说,杨扬你都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了,还做俱乐部这种小事,但对我来说,推广普及冰雪运动没有大小之分,用心来做就好。”杨扬诚恳地说道。这样的“小事”,也是这种她的初心,她的情怀所系。

即将告别平昌,杨扬的未来,依旧是“忙碌并快乐着”。不管身份如何切换,她的根始终扎在中国冰雪运动之中,扎在奥林匹克事业之中。 

(责编:胡雪蓉、杨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