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鸟巢到冰丝带 双奥总工见证时代变迁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姬烨 沈楠 朱翃 王沁鸥
十年之前,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之南,第29届北京夏奥会开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十年之后,奥森公园之西,第24届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已全面实现“正负零”,破土而出的冰丝带向鸟巢十周岁献礼,更向北京夏奥会十周年献礼。
曾担任鸟巢施工总承包商的总工程师李久林再度出山,成为冰丝带总工程师。建鸟巢时,李久林是施工总承包商的总工,按照图纸、规范施工。而现在是冰丝带整个工程的总工,负责策划、设计、施工全过程。双奥总工,对李久林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更是巨大的责任。
2003年,李久林作为技术中坚走上了鸟巢的建设工地,那时候他只有35岁。
“那时我35岁,有幸担任这个工程的总工程师,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同我们的团队一道,在各方面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克服。”李久林说。
鸟巢设计理念新颖,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用钢量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为复杂、施工难度空前的超大型钢结构体育设施工程。要让图纸上极富创意的设计变成现实,施工建设者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挑战。
从构想到现实,李久林在设计单位只提供150余张钢结构设计图的基础上,组织大量分析、计算与试验研究,完成了深化设计施工图纸13520张。
回忆建鸟巢的那段岁月,李久林说从2003年9月,一直到2008年8月,他几乎一直在工作,一周也不一定回一趟家。一个问题解决了,下一个问题又在等着了,压力无时不在。
鸟巢技术难度最大的就是钢结构施工。李久林说,钢结构在它跨度最大的南北方向,长轴是330米,43000吨的钢结构在南北方向的柱脚和柱头上,产生的应力是非常大的。为此,他们决定采用一种超强的厚钢板来解决结构的承受问题。但是,当时符合条件的钢材国内没有生产过。为了保证按期进行钢结构施工,在李久林多方协调下,在国内钢厂的大力支持下,最后直接催化出我国一种新型钢材Q460E-Z35的诞生。
“日本同行曾说,鸟巢这么复杂的工程,你们都能建设完成,再没有你们干不了的复杂工程了。”
如今,在北五环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南侧,国家速滑馆建设工地上如火如荼。约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全球体育场馆中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亚洲最大的冰面、3360块玻璃拼接营造出灵动飘逸的22条“冰丝带”……巨大的体量、复杂的结构,工期只有2年,建设同样充满挑战。
“任何一个建筑都是对其时代特征的反映,而奥运建筑更是其时代的技术代表。鸟巢是我们技术史上的新一页和光辉篇章,这一页过去后,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是我们的新起点。我们希望在冰丝带的工程上,实现一个新的目标,在绿色、智慧和环保上实现新的目标。”李久林说。
他介绍说,鸟巢的钢结构在夏奥会是一个重要遗产,冬奥会冰丝带希望在大跨度索网结构屋顶、材料国产化、绿色场馆、智慧场馆、基于平行施工的高效高精度建造等方面,形成新的推动。
“冰丝带”建设首先迎来的难题是其长200米、宽130米的大跨度屋顶,而且不同于一般建筑,速滑馆的屋顶为不规则马鞍形,更是增加了建设难度。但索网结构符合绿色办奥的要求,一是其用钢量约为传统屋顶的1/4;二是工厂定制、现场装配、施工简便、污染小。
“索网材料类似于鸟巢的460钢,当时460钢没有应用过的,这次倒不是完全没有,高矾密闭索国外是有的,但是国外供货期长、造价也高得多。这次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国产,国内有了一定技术储备,国内厂家希望实现这种材料的国产化,我们也希望为奥运会留下新的遗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