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幼儿足球发展:健康第一,快乐至上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健康第一,快乐至上——专家谈幼儿足球发展
新华社记者公兵、吴书光
“让爸爸归位”“健康第一,快乐至上”“摒弃急功近利,尊重科学规律”——这是多位专家在日前于山东潍坊鲁能泰山足球学校举行的“足球与家庭教育论坛”上达成的共识。
此次论坛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指导,鲁能足校、山东启九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中国足球协会、山东省足球协会、潍坊市体育局等单位提供支持。中国足协青少部高级主管郭潇、足球评论员张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项目筹资部主任徐晓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委会第二届理事长杨志彬等专家就幼儿足球的发展、足球与家庭教育等话题各抒己见。
让爸爸归位
郭潇谈起今年在鄂尔多斯举办的中国少儿足球大会期间的一段经历,当时一位当地幼儿园园长对他说:“你知道我们做幼儿足球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答案是“让爸爸归位”,“自从我们幼儿园开展了幼儿足球,爸爸来到了孩子身边,跟孩子一起踢球、一起快乐”。这一答案既让郭潇意外,也令他反思良久。
郭潇说,自己也是一个6岁孩子的爸爸,由于工作的原因,自己鲜有时间陪伴孩子。幼儿园园长的话让他感触很深,他也因此制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周至少陪孩子两次,踢球也好,进行其他体育活动也好,“小家伙特别喜欢我跟他跑步,我带着他跑,追逐跑,所以从这一点来讲,足球对于家庭教育真的是特别好”。
中国足协已启动全国娃娃足球工程,这也是扩大足球人口的举措之一,郭潇说:“娃娃足球不仅要和鲁能足校互动,还要和国字号队伍、中超中甲中乙队伍联动,跟基层会员协会联动。我们还将组织娃娃足球宣讲团,由中国足球名宿、幼儿体育、学前教育专家组成;同时,希望更多的家长、园长走上球场,看孩子踢球,看国字号球队比赛和职业联赛。”
“启动娃娃工程的目的,就是在孩子心中种下足球的种子,生根、发芽。种下了种子,有了很好的土壤,我们还要浇水、施肥、呵护,在孩子经历失败痛苦风雨的时候提供一个港湾,”郭潇还期待家长、园长对足球的文化价值有正确、健康的理解,无论孩子能否成为足球人才。
健康第一,快乐至上
徐晓光表示,日前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为幼儿足球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徐晓光说,“过去一年,我们在山东、黑龙江、贵州、江苏、河北开展了60场公益足球亲子活动。”
他还表示,中国青少年的近视率相比十年前大为提高,孩子们迫切需要更多包括足球在内的户外运动来降低近视率。
杨志彬与徐晓光的观点类似,他认为,足球是促进幼儿养成运动习惯的很好的方式,是孩子健康生活快乐成长的玩伴。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最终的目的是育人。通过足球还可以让孩子互相尊重、具有团队意识、不怕困难。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好品质,就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足球能够促进亲子关系。
杨志彬还建议家长们更新教育观念,“没有好的身体一辈子会有很多活动受限,得不到快乐的人生和幸福。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状元’,归根结底(孩子)身体健康,拥有良好的习惯、不屈向上的品质(更重要)。家长的教育观念是推广幼儿足球活动、让足球和家庭紧密结合的关键,要把孩子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他还表示,只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各个阶段的老师和教练才能发现更多更好的足球人才,才能让中国成为一个健康大国。
摒弃急功近利,尊重科学规律
张路坦承,自己对幼儿足球没有研究,但是以自己运动员的经历,自己可以给出“不该做什么”的建议。
他的建议是幼儿足球训练不能太多,时间不能太长,运动量不能太大,方式不能太专业,因为他曾经看到许多孩子因为过犹不及的训练付出了代价。
“大运动量训练会导致钙流失,很多球员牙不好,很多孩子不长个,就是运动量太大导致的,还有罗圈腿,”张路说,“当年我们在北京招少年队的时候,有一个小孩,小球王,球踢得棒极了,但个头比别的孩子矮一头。很多教练说一定要把他招进来。但是我们一测骨龄,比正常骨龄小一岁半到两岁,大夫说他运动量太大导致营养不良、发育不良,废了。”
“另外,过度运动量训练会导致运动员心脏向心性肥厚,高强度训练,(比如)冲刺,孩子心脏供血供不上,只能加速搏动,从而导致心脏向心性肥厚,心腔狭窄,供血越来越少,耐力越来越差。好多足球运动员当年12分钟跑跑不过3000米就是这个原因。小时候练多了,长期积累导致问题的出现。因此小时候训练一定要适度。”
张路还谈道,我们有很多人急功近利,急于拿出成绩,最后受害的是孩子,这些人主观上可能是好意,但不懂科学规律、身体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中国足球落后就是从这些地方开始的。
张路还建议,中国足协应当尽到研究的责任,幼儿足球时间多长、什么形式、多大运动量等,同时承担监督职能,不要让事情跑偏,不要让功利主义祸害幼儿足球、摧残孩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