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现实,不弃希望
1999届国青队昨晚在印尼亚青赛结束了小组赛第三轮比赛。由于已提前出局,因此昨晚的比赛对国青队来说只有“为荣誉而战”的意义。从印尼归国后,U-19国青队的番号将取消,球员将返回各自俱乐部——未来,他们能否继续获得U-23政策的红利,进而在职业联赛的舞台上出人头地?
曾几何时,中国的青少年国字号球队在亚洲也算是一流之列。从1984年举办的首届U-17亚少赛开始到2004年的第11届,中国国少队5次获得出线资格杀入世少赛。而在U-19亚青赛的层面,中国国青队从1975年开始参赛直到2005年,同样一共5次获得出线资格而杀入世青赛。这也意味着,中国男足球员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出生的一代球员到1987年龄段的球员,在亚洲青少年足球层面一直属于优等生。
而从2004年至今,中国国少队已连续7届未能晋级世少赛,中国国青队同样已连续7届无缘世青赛。这就等于说,整个90年代出生的球员都没有在青少年比赛尝试过“冲出亚洲”的滋味。从足球规律来说,如果在青少年阶段都无法在亚洲成为强者,那么成年后又如何能从亚洲突围杀入世界杯?但现实就是,国内的U-25精英球员已很难提高技术上的个人能力上限,国足未来的前途还是要寄托在本届国青队乃至2000年后出生的若干代年轻球员身上。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放下执念,淡化未来一段时间国家队的成绩呢?
接受中国足球人才当下在亚洲处于劣势的现实并不等于自暴自弃。事实上,2009年以来随着国内足坛环境的净化、中超联赛的火爆、校园足球的重视、社会足球氛围的积极,我们的“足球人口”已有了明显的增量,但“足球人口”的量变并不会短时间就累积到“质变”的阶段。假如我们愿意耐下心来,让每个参与足球启蒙的孩子充满笑容,每个家长对孩子参与足球是享受共同成长的过程,当我们每天都能轻易接触到与足球有关的生活时,我们距离真正的“中国足球梦”才会更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