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2019体医康养融合发展大会

楚勤英:体医康养融合 改变医生服务模式

2019年07月08日16:54 |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小字号

7月6日,“人民体育体医康养融合大会”在河北唐山南湖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人民网人民体育发起,旨在构建体医康养融合发展服务平台,推动和服务体医康养融合产业的发展。会议上,(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干二科(心脑血管)副主任楚勤英对“人民体育体医康养融合大会”的召开发表感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尊敬的大会主席及参会的同仁们:

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隆重的大会!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在这里相识!为了共同的目标——创建更加快捷、有效、发展的体医康养融合模式,我们一起相聚在这里。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康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体医融合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人民体育体医康养融合大会是创新型体育融合产业发展平台。构建体医康养融合发展服务平台,是为了推动服务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互动,促进体育融合产业的发展,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事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业态交叉融合的健康服务业日益受到关注。医护康养融合、全流程全周期社区及居家养老结合的服务模式已成为健康养老新趋势。随着5G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医疗融合社区及居家养老更加成为我们未来健康养老的新趋势。体医康养融合不只是医院建养老院或者养老院建医院,其重点是社区和家庭。医养结合也不只是医疗,而是全社区全方位的健康服务,重点是健康管理、慢病管控和失能照护、临终关怀。有了我们体医康养融合大会这个平台,我们借助5G网络时代下的互联网医疗,这种方便、快捷、全流程的健康服务成为指日可期的未来体医康养新模式。如何将分散在医院、机构、社区和家庭的医护康养服务整合,为老年人提供全过程、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这就是我们体医康养融合大会未来要做的事情。

应对人口老龄化、慢病防治、健康管理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健康难题,创新体医康养模式是必经之路。

人民健康离不开运动已经是全民共识。尤其是我国2.9亿心血管病患者,1.14亿糖尿病患者,将近七千万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等慢病患者,更急迫需要体育锻炼的指导。这些慢性病的康复问题,单独靠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必须靠体医深度融合才能解决。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目前无人负责,而这些人都有医嘱要求适度运动,关键是这个度如何把握才能让运动既安全又有效?运动发生意外的报导也越来越多,导致许多人担心自己的运动风险,因此不敢有强度的运动。安全的低强度运动未必有效,高强度的运动却未必安全。平衡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靠体医融合的新技术安全指导。

另外,运动的效果需要多方面综合评价。比如,通过日行一万步,心血管病风险或许下降了,但骨关节疾病风险也许增加了,颈部的运动可能还不足,运动的综合效果并不理想。必须兼顾运动的多种效果综合评价,才能真正明确运动的有效性。

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慢性病,或者说运动作为慢性病康复的必须手段,都要求运动长期、终身进行。运动停止则效果也会逐渐消失。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康复,坚持终身规律性运动非常重要。运动如果只强调健康而不强调快乐、满足感等等体育文化特性的内容,很难坚持锻炼。强调个性化引导才能实现运动的可持续性。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慢病管控和失能照护,比如:慢病患者长期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以及心肺功能的监测,疾病症状的及时发现都需要及时的与医生沟通,互联网医疗变成为未来医疗的新模式。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养老问题十分严峻。高龄、病残、失智、失能老人处于患病和日常生活能力弱化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的状态,单一的医疗保健服务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老年护理所提供的服务已超出传统的护理范围,扩展到了日常生活领域,涉及到老年人的饮食起居,患病老人需要的是集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于一体的“医养融合”综合服务。

因此,体医康养融合及互联网平台的使用终将成为未来康养的大趋势。

在此,我简单谈下自己畅想的医养内容和形式。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三甲医院工作的资源优势,首先组建专家团队,专家团队成员可以涉猎各个专业专家,建立网络档案,与不同的社区建立网络链接,社区的居民可以根据自己健康状况需要,在网上搜索专家团队不同专业的专家,进行网上互动、视频、沟通、答疑、指导治疗和运动、饮食。我认为,医养模式的应用可以由三方面构成。

第一,线下服务圈。可以组织专家团队成员定期去相关社区进行健康讲座及指导。慢病患者或失能老人可以与相关专业的专家构建固定就诊时间。有需要医护人员上门救治的可以网上随时预约专家团队的专家出诊时间,需要急救的可以呼叫专家团队的急救组,及时得到救治。除此之外,老年宜居环境的搭建愈加为人重视,公共文化设施设备也更加完善,近些年,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选择参加老年教育,老年人的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也得到重视。我们可以定期举办心理课堂,有需要心理疏导及治疗的老人可以参加,并同专家团队的心理医生建立网络联系。

第二,线上服务平台。线上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功能,对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它是衔接智能设备与线下服务圈的关键所在。线上服务平台与医疗机构合作,可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测评,并在必要时及时开展治疗。例如:糖尿病患者每周需要监测至少三次空腹血糖、三次餐后两小时血糖,测得的值可以通过网络上传给专家团队的相关专家,评估治疗效果及时指导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需要每天早晚监测血压,测得的数值每周可以上传给相关的医生,指导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除此以外,需要健康管理的社区居民可以定期在网上观看健康教育指导课堂,指导运动、饮食,以及对失能老人的护理。专家可以在网上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答疑。

第三,智能设备。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的智能化养老产品,主要分可穿戴的智能终端设备和智能家居。智能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环、智能防走失定位等多种终端设备。以智能手环为例,老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只需简单操作便可发出求助讯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智能手环也可及时检测自身健康数值,其结果将自动上传至预设平台,相关机构将会及时老年人发布健康预警信息。

体医康养融合将极大改变医生服务模式:将医生从一对一服务转为以团队服务患者的健康,把科学锻炼指导师变为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医生从院内服务延伸到院外服务;从医药服务获利转到健康服务获利;将极大推动国家号召的两个转变:从“医疗健康干预”向“非医疗健康干预”转变;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以上是我的发言,水平有限,时间有限,请各位领导同仁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的聆听!!

(责编:赵欣悦、杨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