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运动会会刊的“守夜人”
——记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刊发行保障小组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李长云)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9月16日在郑州落幕,近万名来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运动健儿齐聚中原一展风采。由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主办、中国民族报社独家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刊》全面、详实的报道了本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盛况,得到了与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燃烧了9天的团结之火、运动之火在号角中缓缓熄灭。在展望与憧憬中,告别!少数民族体育传统体育健儿们在美丽的夜晚中深情相约海南!
子夜,对于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刊发行保障小组的成员来讲则是刚刚开始。郑州褪下白日青春的律动,“金海昌”印刷厂的灯火却通明照亮了周围一片区域,成为容易辨别的地标。这里是承接本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刊印刷的墨香之源。
9个日夜的凌晨,李晓东带领着他的团队在隆隆作响印刷厂车间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9月13日,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记者循声来到了印刷车间看到李晓东正和工人们“较真”,“你们看这张照片的颜色,出来的效果不是特别好,还要再追加一点点红色进去。再出一张看看效果。”
李晓东是中国民族报副社长,也是这次会刊工作分管印刷和发行的主要领导。他拿着调整了9次后出来的版样在白炽灯下细细看过以后,觉得可以印刷了。这只是十一个日夜的一个缩影。
从运动会开幕以后,他带着他的团队黑白颠倒。会刊的内容全部都是白天进行采访成稿,晚上制版编辑,确保了会刊新闻的时效性。相应的,印刷制作发行的工作就只能放在夜里进行。等报纸版样传到印刷厂,早则12点,晚了可能会到凌晨4、5点钟。上机印刷前,对色调整是不能省去的重要一步。晚上的灯光跟白天的日光有很大不同,要确保在印刷效果上达到最佳,要经过反复调整。时间紧张,但是调色工作决不能慌张。
“各族同胞心系运动会,会刊为了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运动会,包括火炬传递、开幕式、比赛项目、表演项目以及民族大联欢等活动,都采用了图片做视觉传达的手段,会刊上照片多,对印刷的质量也就提出新的要求。”李晓东和他的团队,是会刊的“守夜人”,需要随时对照片进行颜色校准,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在机器的隆隆作响声中,一万余份制作精美、内容精彩的会刊诞生了。再经过晾晒、裁边、折页等工序的打磨,完美的会刊产品出炉了,静待送到各代表团、运动员及其他赛事参与者的手中。
发行工作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
会刊是运动会所有人的新闻早餐,也是裁判员、运动员和各团团员了解感知运动会进程的重要渠道。在他们比赛出发前,送达到他们的驻地是保证他们阅读的重要环节。据了解,会刊发行目的地包括2个领导驻地酒店,30多个代表团驻地和9个比赛场馆。有“国际郑”称号的郑州辖区面积大,名副其实。酒店和场馆分布分散,发行点最近的离印厂也距离20公里,清晨忙碌的郑州交通不太通畅。中国民族报社的会刊发行小组只有3人,加上组织方给配备的司机,也不过5人。要保证会刊在10点钟之前全部送到是个挑战。
针对这些困难,合理筹划路线是唯一的办法。运动会开始前一周,李晓东就带队来郑州走路线,跑对接,“对着地图细细规划,我们的路线方案分了A\B计划。路线分成3条,同时送出。我们提前把路线跑了好几遍,每次都计算时间,找出用时最短的那一条。”论起对郑州的主要干道熟悉的程度、拥堵状况,后勤发行保障组组长李冰侃侃而谈,已经能算上半个郑州人了。
相比记者编辑在一线冲锋,印刷发行组的同志们是默默付出的幕后工作者,对此,李晓东说:“会刊展示了本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风采,让读者们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宣传发行工作的圆满完成,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会刊的精彩内容,我们只是坚守了自己的岗位,能够参与祖国母亲生日前的这样一场民族盛会,让我们56个民族的心联系在一起,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幸运。”
一张张精美的会刊在手中展开,信念与付出同步,团结与绽放同频,盛会、盛世在字里行间书写!
这是他们的追求,更是他们的初心。告别了郑州,他们已经开始憧憬海南,憧憬2023。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