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2020体育扶贫>>魅力紫金

紫金县人文

紫金县人民政府
2020年03月04日14:10 |
小字号

花朝戏

花朝戏是紫金山区土生土长的地方民间戏曲。起源于明清宗教色彩浓厚的“神朝”祭祀仪式用客家语演唱,流行于广东省东部及东北部客家地区。近年来,紫金县花朝戏剧团多次参加国家、省、市文艺汇演,每年送戏下乡100场以上。剧团菜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称号。

木偶戏

木偶戏主要有提线木偶戏和手擎木偶戏二种。提线木偶戏最早传入永安(紫金)是在清光绪十年(1885年),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紫金县举行了元宵民间艺术展演活动,龙窝提线木偶戏参加了演出,获得观众好评。此后多次参加河源市和本县民间艺术巡游演出和春节文化演出活动。该项目于2009年被河源市人民政府列入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被列入广东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纸马舞

纸马舞是紫金县的一种民间艺术。纸马舞一般在节日特别是春节期间在广场、街道、禾坪表演,以达到娱乐、拜年、联谊等目的。纸马舞于2007年被列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船舞

舞花船是流传在紫金县的一种民俗活动。旧时东江渔民婚嫁有接花船、唱迎嫁歌的风俗,迎嫁场面热烈。在清未年间,受东江的影响,古竹东江、龙窝韩江、琴江沿岸百姓也模仿此类做法,但凡节庆进行娱乐表演,便制作道具花船,一边舞着花船,一边唱着东江、琴江水路歌,把沿江地名逐个唱遍。花船舞于2007年被列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牛舞

舞春牛旧时为官方举办的春耕春播仪式,县衙举办这个活动,寓意是春耕即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民俗活动演化为春牛舞,每当丰收年景,村民们便与牛共舞,与牛同乐期望开春又有好收成。春牛舞于2007年被列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象舞

象舞是紫金乃至河源市独特的民间艺术,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此俗源于古时岭南多象,民间有象耕象舞的习俗。象舞是龙窝镇庆祝春节的传统习俗。象舞的主要道具是用竹子与纸做成的象,象有两种,一种是“手提象”,也叫小象,另一种是两人在象肚内操作行走的“生象”,也叫“大象”。象舞于2007年被列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狮舞

狮舞是紫金县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舞分单狮和双狮二种,单狮上桌,以功夫表演为主,双狮不上桌,仅为拜神和表演。狮子在中华民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于2009年被列为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龙舞

龙舞是紫金县一种民间艺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龙舞为求雨祈祥之用,表演程式有救龙、围四柱、围龙、参神、游龙、回向搅水、穿四柱、打八字、织笪子、跳龙架、跳龙门、龙戏珠、缠身翻猪肠(卷身)盘龙等,表演时有双凤配舞。紫金龙舞于2009年被列为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八音

八音是紫金县一种民间艺术。是传统喜庆音乐,可考历史一百多年。八音由唢呐、二胡、笛子、扬琴、角琴、鼓、高边锣、木鱼等八件乐器及打击乐乐组成,有固定曲谱,采用唢呐主奏,其它乐器伴奏形式表演,极能演染喜庆气氛。八音通过百年的演奏,已成为全县喜庆时的主要音乐。据统计,全县共有八音乐队有40多支。八音于2009年被列为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责编:杨乔栋、杨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